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于谦个人资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于谦个人资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于谦12岁资料?
据史料记载,于谦自幼学习刻苦,志向远大。他12岁那年,在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在见到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便深有感触,写下了《石灰吟》。
这首诗不仅是他对石灰形象的写照,也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事实证明,他一生的所作所为都印证了诗中名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12岁便立下宏愿,纵使千难万阻,也要留清白于人间。于谦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表现出了与其他同龄人不一样的一面,相传他在12岁那年写下了一首名为《石灰吟》的诗作,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
古代诗人于谦的资料?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 ,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祖籍考城(今民权县),故里今民权县程庄镇于庄村。明朝大臣、民族英雄、军事家、政治家。
于谦别称:于忠肃、于肃愍、于少保。
2、字号:字廷益号节庵。
3、所处时代:明代。
4、民族族群:汉族。
5、出生地:浙江杭州府钱塘县。
6、出生时间:1398年5月13日。
7、去世时间:1457年2月16日。
8、主要作品:《入京》《岳忠武王祠》《咏煤炭》《咏石灰》《荒村》等。
9、主要成就:组织北京保卫战;改革军制
于谦明朝资料?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 ,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代大臣、民族英雄。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后巡抚河南、山西。宣德五年(1430年)又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
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
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
明代于谦的资料袋?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辛丑科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平叛后,身为御史的于谦因数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颂声满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十一年(1446年),进京觐见因不向王振献媚送礼,引起王振不满遭其暗地指使其党羽李锡给他加上对明英宗不满的罪名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额森)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明代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将领和政治家,他出生于1398年,去世于1457年。
他的资料袋包含了许多关于他的生平和成就的信息,包括他的文学作品、军事成就和政治贡献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于谦个人资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于谦个人资料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