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杜牧的资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杜牧的资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晚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为什么被合称为“小李杜”?
李商隐与杜牧被后人称为“小李杜”,主要是因为前有被称为“老李杜”的李白与杜甫。盛唐老李杜中,李白诗歌的主要风格是豪迈飘逸,代表作有《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送孟浩然之广陵》、《朝发白帝城》等。
杜甫诗风则以沉郁顿挫为主,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夜喜雨》、《春望》、《登高》、《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八阵图》、《江南逢李龟年》等。
李商隐诗风有三分似杜甫的沉郁顿挫,比如《筹比驿》,《杜工部蜀中离席》:
《筹笔驿》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杜工部蜀中离席》
唐·李商隐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但总体上小李诗风以绵邈绮丽,朦胧晦涩为主,代表作有《无题》组诗,《锦瑟》,《登乐游原》,《嫦娥》,《王母》,《蝉》,《夜雨寄北》等。
而小杜的诗风又与李白的豪迈有两分接近,但总体诗风为“峻迈拗峭”,清丽淡爽,代表作有《清明》,《山行》,《赤壁》、《泊秦淮》、《江南春绝句》、《过华清宫绝句》等。
谢邀。杜牧和李商隐,为什么合称为小李杜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分别代表了盛唐和晚唐的最高成就。李白杜甫双峰并峙,各有千秋,代表了盛唐精神,所达到的高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到了晚唐,文学之风已经衰微,到了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境地。小李杜算是大唐气象的回光返照,有一些光彩,但与盛唐相比,已差远了。所以一个“小”字,不仅指他们的年龄,时代的差别,还在于成就的差别。
其二,历史就是如此的神奇,如此的巧合曾,如此的有趣。李白杜甫是朋友,互相有诗赠送,杜工部写给太白的诗要多一些,可见杜甫情深。而小李杜也是朋友,也一样互赠诗歌。李商隐有两首诗赠杜牧,未见杜牧赠义山,可见,李商隐更真挚。义山赠给杜牧的其中一首为:
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前两句很客气,写自己羽翼短,不能振翅高飞,和杜牧相比,差远了,后两句则表达了对杜牧的极力推崇之情。
其三,小李杜的诗风和李白,杜甫也颇有相似之处。李商隐近于杜甫,写诗工整,严密,有力。不过,李商隐陷于牛党,李党的争执之中,一生穷困潦倒,只有躲进爱情的苦吟中,他的诗多用象征手法,意象神秘。代表诗作有:《无题》《锦瑟》《贾生》《安定城楼》。他的: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向晚意不适,只是近黄昏,脍炙人口,不仅是对自己精神历程的写照,更是对一个时代的总结。
杜牧近于太白,才气绝伦,豪放飘逸。杜牧生自宰相世家,胸怀济世抱负,研究,注释了《孙子》,写了很多策论,想改变地方的割据,然而,终不见用,愤然写下《遣怀》一诗: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他的《山行》《江南春》《赤壁》《过华清宫》都是众人耳熟能祥的诗作。顾遂老人独欣赏杜牧的《登乐游原》: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诗人感觉何其敏锐?由孤鸟消失于长空,想到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多少帝王将相,如今,坟上连树也没有一棵,只剩下,空荡荡的秋风悲鸣不已,一股悲情,便喷薄而出。
可见,小李杜为大唐余音,虽比不上李白,杜甫,但也绝对在唐诗色彩斑斓的百花园中占有一席之地。
“李杜”(“大李杜”),指盛唐的李白与杜甫,是唐朝诗坛的双子星座,风格迥异。
李白被誉为“诗仙”,是浪漫主义大诗人,他“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代表作有《将进酒》《蜀道难》《行路难》等。杜甫被称作“诗圣”,为现实主义诗人,心系社稷,忧国忧民,“三吏”“三别”是他的诗歌力作。
“小李杜”,指晚唐的李商隐与杜牧,相对于“李杜”(或“大李杜”)而言。
从时代来说,李杜在盛唐,生活在公元七世纪,小李杜在晚唐,生活在公元八世纪;从诗歌成就来看,李杜成就比小李杜大;从名声上来讲,李杜名声比小李杜更响亮。“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韩愈)。
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绮丽,但有的诗(如《无题》)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而杜牧的诗歌,语言风格清新自然,风流华美。
小李的爱情诗很有名,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小杜的咏史诗很有名,例如“东风不如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李商隐和杜牧一起被称为“小李杜”。小李杜之于唐朝的作用我们不禁要拿来与盛唐时期的大李杜作比较,如果说李白、杜甫两人开创了盛唐时期时期诗歌的巅峰,那么李商隐和杜牧绝对可以算是,能在晚唐没落的诗歌中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的存在。
李商隐生活的时代正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候,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不再开明,百姓也大多对唐王朝不抱希望,李商隐出生在一个小官宦世家,家中不算没有一点背景,所以也自然踏上为官从仕的道路。
但是即便如此,李商隐小时候还是过着贫穷的日子,再加上自己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但是李商隐坚持求学,16岁的时候他的文章被白居易赏识,之后接受了一些培训。
李商隐感情细腻他的诗歌风格秾丽,尤其在描述一些爱情生活的时候,李商隐的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的情感独到,女子看了会想要有恋爱的想法,男子看到也能回忆起曾经琴瑟的时光。
这就让很多读者对李商隐的爱情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人们纷纷要问究竟是经历怎样的红尘往事,才能写出遮掩柔情似水的情诗,其中蕴含的情感没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阅历是表达不出的。
李商隐被称为是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诗人,他受李贺的影响很深,有人给出李商隐的地位仅次于李杜的评价,的确他诗歌的风格独特,后人很少又能模仿的。但是李商隐除了诗歌意外的成就则很少被提及。李商隐作为小李杜被后人铭记是历史的选择,是唐代诗歌发展的必然。
“小李杜”即诗人李商隐和杜牧。他们都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小李杜”这是人们对他们的爱称。
李商隐(约812~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属河南)。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人排挤,潦倒终身。擅长律、绝,富于文采,具独特风格,著有《李义山诗集》。代表作有《锦瑟》、《夜雨寄北》等。无题诗是李商隐诗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
那么人们为什么要称他们为“小李杜”呢?我想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为了区别大家记忆。李商隐是唐代有较大影响的诗人。可以说他与杜牧齐名,并在一起称为李杜,但为了与同时代的李白、杜甫区别开来,所以又称小李杜。
二是从文学成来看。“大李杜”的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杜甫则是现实主义诗人,他们都是我国文学史上绝对的大家,他人难以逾越。而李商隐和杜牧就只能排在他们之后,所以用“小李杜”来和“大李杜”来分开。
三悬以长为尊。李白、杜甫在前,他们年长于李商隐和杜牧。不管怎么来说,也不可能把前面李白、杜甫称小李杜而把后来的李商隐和杜牧称大李杜。所以,按中国人的习惯只能把李商隐和杜牧称“小李杜”。
注:图片来自网络
山行诗人杜牧的资料?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牧童,唐代文学家,被誉为山行诗人。他出生于河南巩县,少年时就展现出卓越的文学才华。他的山行诗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感受为特点,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他的代表作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他的诗歌风格深受后世诗人的推崇和影响,被誉为唐代山水诗的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流传至今,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字牧之,出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是大和进士,曾担任多个官职。
杜牧的诗作以清新脱俗、自然婉约著称,其诗歌内容广泛,题材深刻,特别是对穷苦人民的深刻同情和关注。
杜牧的《山行》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寒山间行走的情景,通过描绘山林间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杜牧的山水诗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反思,其诗歌语言简练清新,韵律悠扬,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示。
杜牧的家族背景也值得一提。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曾祖杜希望为玄宗时边塞名将,爱好文学。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学,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早逝。杜牧对自己的家世很自豪,他说:"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关于刘禹锡杜牧王安石你了解什么?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 (一说是匈奴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牧之。杜佑之孙。唐代文学家、大和进士。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左补阙、史馆编撰、司勋员外郎以及黄、池、睦、湖等州刺史。晚年尝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23]-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杜牧的生平?
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牧之。杜佑之孙。唐代文学家 、大和进士。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左补阙、史馆编撰、司勋员外郎以及黄、池、睦、湖等州刺史。晚年尝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杜牧写的清明这首诗是来自哪里?
《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经过金陵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故作《清明》。《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
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原文如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如下: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
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扩展资料: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杜牧,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
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
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
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池州是现今的安徽贵池。
《清明》
作者:杜牧(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的这首诗,通过将清明之景与清明之情完美地融合,贴切地表达出世人在清明节时的心境,因而它成为清明节最热门的诗歌,是意料之内,不足为奇的。
求杜牧的十首代表作?
1.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2.赤壁
折戟沈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销二乔.
3.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5.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6.贵游
朝回珮马草萋萋,年少恩深卫霍齐。斧钺旧威龙塞北,
池台新赐凤城西。门通碧树开金锁,楼对青山倚玉梯。
南陌行人尽回首,笙歌一曲暮云低。
7.商山麻涧
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余家。
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春日斜。
秀眉老父对樽酒,茜袖女儿簪野花。
征车自念尘土计,惆怅溪边书细沙。
8.寄李播评事
子列光殊价,明时忍自高。宁无好舟楫,不泛恶风涛。
大翼终难戢,奇锋且自韬。春来烟渚上,几净雪霜毫。
9.中秋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10.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扩展资料: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历任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杜牧的资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杜牧的资料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