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常大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常大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太平天国的“土营”是怎么一回事?土营有多厉害?
太平军起义之初,士兵多是耕山、烧炭及制造木具为主的贫民及手工业者,此外,秦日纲、石达开率领的矿工队伍也有不少。在大湟江口战斗中,太平军在江口以东碧石村,曾埋设地雷,大败清军。攻打永安州城时,使用了火药攻城,攻克永安后,秦日纲受命率矿工队伍在城外险要据点处,筑寨挖壕,建立了牢固的防御工事,顶住了数万清军的围攻。
自永安突围后,太平军在桂林围攻战斗中,首次使用了“穴地攻城法”,虽这次“穴地多道”未能攻克桂林,可在攻打全州战役中,“穴地攻城法”一举成功:矿工士兵在城外暗挖地道,通至城下,将大量火药置于城墙下,火药爆炸后由缺口突入城内。
1852年12月,太平军攻下湖南道州,“得掘煤夫二千余人”。不久,攻占桂阳、郴州,在两地又“得采煤山夫千余人”。为适应战争需要,太平军领袖们迅速将这些“专以挖地道为得计”的“挖煤山人”集中组织成一部,由此而建立了一支太平天国特种部队——土营。
土营用在战场上,就是挖地道、炸城墙,也就是现在的工程兵部队。土营的主要任务是“私挖地道,暗置地雷,以轰城墙”。即专门负责土工作业,从地下开拓巷道通到清军城垒要塞之下,用炸药进行爆破,以利攻城。
以湖南矿工为主干组成的土营,是太平天国一支新式兵种,由于矿工作战勇猛,又善于地下作业,对挖掘地道和爆破又有着丰富的经验,因而在历次攻城战斗中,均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在土营组建初期,设指挥一人,将军四人,统率土营据史籍记载,土营首领“着名者有鲁进国,张贤仪,杨冶福等人,共计约数十人。”
关于土营的战法,在《平定粤寇纪略》中记载:“土营用挖煤人,专以穴地攻城为事,恐官军知而为备,击金鼓以乱其声。”清廷钦差大臣向荣在奏折中说:“挖煤之人,善于穿穴,故暗用地雷而不觉。”
在进攻武昌时,太平军为了减少伤亡,令土营从文昌门外向城墙挖掘地道,边掘进边用两柱一梁的木棚子支炉, 当地道挖到城下时,埋在地下的一排木桩挡住去路,土营战士就争分夺秒在黑暗,潮湿的地道中抡开大斧,劈开木桩,放入大量炸药轰炸城墙。
1853年1月12日黎明,太平军土营战士点燃了药信,顿时,惊雷巨响,烈焰冲天,砖石飞散。紧接着,大队人马的太平军开始从轰开的豁口冲进了内城,从而攻克了武昌,常大淳则在武昌城破时兵败自尽。
1853年初,夺取武昌后,太平军顺江东下,相继攻克九江,安庆,芜湖,在攻克了长江军事重镇浦口后,于3月8日,太平军攻到了江宁府(南京)的城墙外,在南京城,太平军又用这一厉害招数:‘穴地攻城法’,《南京简志》就曾记录:“太平军挖地道炸塌仪凤门,攻占江宁。”太平军这支擅长挖地、爆破的特种部队,在这一次攻占南京时又起到了重要作用。太平军采用挖地道、设地雷的方法,经10多天的浴血奋战,终于在1853年3月19日清晨,当守城的清兵们疲惫不堪之时,突然仪凤门城墙附近传出几声巨响,仪凤门地雷齐发,刹那间坚固的城墙居然被炸开一个大缺口,太平军猛将林凤祥带着几百人由破墙处冲入,打败守城的官兵后蜂涌而入,攻占了南京。随后,太平军遂把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国都。
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后,计有陆营95个军﹐土营2个军,水营9个军,共106个军﹐约有10-15万人。土营设有指挥一人,下设将军分一、二和正、副四人。规定其任务是“专充穴地之役,鲜使打仗”。定都天京后,扩建为两军,“封指挥至三十余人,将军六百余人,其总制、监军、军帅至两司马俱备”。编制与陆营基本相同。土营在太平天国的长期对敌斗争中,凡需攻坚,都屡建殊勋,受到全军优待与尊重。后来把泥水匠拨归土营管辖,编组成诸匠营之一的土营,亦称为瓦匠营,承担天京宫室房屋建筑的任务。
土营和水营,就是太平天国太平军的工兵营。土营由挖煤工人组成,主要进行挖地道攻城、挖
战壕之类的任务,尽量不直接对阵厮杀。土营在太平天国的长期对敌斗争中,凡需攻坚,都屡建殊勋,受到全军优待与尊重。
太平军在1852年攻克湖南道州、桂阳州和郴州等地过程中,获得挖煤工人数千之后建立土营,专门从事挖掘地道攻城的任务。
在编制上,土营初仅设指挥一人,将军分一二正副四人。后来扩编至两军(其中一部分为瓦匠营),编制与陆营相同,以军为单位,下辖师、旅、卒、两、伍。设立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伍长等职务,上立指挥、将军、总制、监军等将领。
太平天国定都金陵之后,大肆封赏。土营的师帅多至七百六十二人,指挥封至三十余人,将军封至六百余人,总制分、炎、金,编衔均与陆营将军、总制不同。自将军至两司马各级军官、典官每军一千七百十五人,两军共三千四百三十人;伍卒每军一万二千人,两军共二万五千人。其众在军中见面呼为“开垅口兄弟”,专以穴地攻城为事,对太平天国运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太平天国的土营寨的创建完全是适应太平军永安建制后的战略方针。
太平军初起之时,士兵人少,力量极其薄弱,而且处于被清军追着打的状态,需要集中力量对抗清军。但是,自从永安城太平军突围后,太平军一路吸收沿途百姓,力量悄然壮大。此时太平军制定了一个战略方针,“攻重城,舍要害,直指南京!”因为太平军已经从广西进入湖南,他们的作战地区再也不是山岭,而是清军重兵防守的一座座坚城堡垒。
对于如何攻克这一个个坚城堡垒成为了太平军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太平军起家骨干本是杨秀清领导的烧炭工,本身就具备熟练的爆破技术。同时,太平军进入湖南后,数以千计的煤矿工人前来投靠更是增强了他们的力量。于是太平军除了用于厮杀的陆营之外,专门设立了土营。公元1852年9月,长沙之战,太平军土营首次投入战斗。史载太平军“自南以至南京,遇有城池,则私挖地道,暗置地雷,以轰城墙。”土营的编制从定都南京后,扩充为两军,每军12500人,其中将军、师帅等每军人数则达到了1750人。同时,修补城墙,兴建工程也是由土营担任,后来为了增加土营能力,还吸收了大批泥瓦匠工人。
作为太平军全新的兵种,类似于工兵职能的土营,其主要职能是挖掘地道,配合水、陆大军攻城。当时太平军攻城之法有里应外合攻城法、伪装清军攻城法、长久围困法等,其中土营的“穴地攻城法”使用最多,作用也是最大。其攻城步骤如下:
第一,查看:有专门测量城墙土壤何处坚硬的太平军官吏,他们会选择土质疏松地点用来挖掘地道,以收到最大的实效。
第二,施工:为掩护土营挖掘地道,太平军会敲锣打鼓以分散清军注意力,让土营士兵得以顺利挖掘。土营先在离城数里之外挖掘一大洞,然后边挖边树立硬木支撑洞顶防止坍塌,一直挖到城墙根下。
第三,夺城,太平军会在空棺内填满炸药,运送到地道尽头。然后在地道一路铺满稻草,顺便将火药或者引线置于其上,等到夜间降临,则点火攻城。为了防止火药受潮,太平军会将引线用竹筒保护起来。
在持续十几年的时间里,太平军一直用此种战术,屡试不爽!
武昌之战,太平军用以上步骤,炸毁了城墙,占领了武昌。南京之战,太平军也用同样的办法炸塌南京城墙五十余丈。
作为太平军得心应手的杀器,土营给清军造成了很大心理震慑!为了对抗太平军穴地攻城
,清军时常采取以下办法。
第一,清野法。骚情城外一切遮挡视线的障碍物,将城外五里之内的房屋全部拆除。
第二,侧听法。古代为了防止敌人挖掘地道透入城内,多在城墙内埋有大瓮,高薪聘请瞎子侧卧倾听。此种方法可以听到离城五百步的声响。
第三,杯水法。分别在不同的方位放置水杯,一旦发现异常立刻找准土营挖掘方向,撅开土层灌水破坏地道。
第四,月城法。在城墙内侧设立堡垒,是为月城。在月城与城墙之间挖掘壕沟,如果太平军挖透城墙就会被水倒灌。即使太平军成功透过壕沟,那么太平军迎面看见的是清军月城里密密麻麻的枪口。
可见,太平军之所以能在十几年间,攻克清朝数以百计的城墙,完全离不开土营的协助!
我们都知道1851年12月太平天国在永安分封诸王,随后便一路北上,至1852年5月进入湖南境内。太平军进攻湖南时,当时的湖南提督万清弃城逃走,太平军入城后,在当地打击官绅地主,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同时太平军的队伍也在不断地扩大,湖南数千的矿工纷纷起来参加太平军,杨秀清便趁机将这些矿工组建成一支军队,定名为土营。土营成立之初,主要的成员是湖南的煤矿工人,他们的特长也在作战中体现出来。土营成立后便担任起了专门挖地道攻城的战斗任务,通过挖掘地道、放置炸药等方法打开步兵进攻的通道,成为太平天国运动极为仰仗的一支部队。
那么,太平天国为什么要建立土营呢?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当时许多煤矿工人投靠太平军以提供兵源外,还与当时太平军的构成有关。1952年的太平军四处征战,以广西为基地攻占南方重城,在攻城的过程中太平军步兵战斗力薄弱、损失惨重,让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一直在考虑投入何种兵种、采取何种战术来攻克清兵驻守的城镇,因而在陆营之外,土营的建设也被提上了日程。
土营在作战中
太平天国的土营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工兵部队,当时太平军共有陆营、水营、土营三营,其中土营是至关重要的一营,他们也颇受重视,被其他太平军称为“开龙口兄弟”。土营的最高长官为指挥,下设四位将军,其下还有总制、监军、军帅、两司马等官职。在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土营的规模又有所扩张,指挥全部由原来的湖南煤矿工人担任,人数扩至三十余人,将军扩至六百余人。同时,土营的人员构成也发生了变化,最初是由湖南的几千煤矿工人组成,后来吸收了数量众多的泥水匠。与此同时,土营的职能也有所扩大,除了轰炸城墙、挖掘地道外,还承担着天京城的土木建设,由流动作战转向趋于稳定,主要任务变成了“专充穴地之役,鲜使打仗”。
(图注:外国人绘的太平天国运动)
土营是在太平军攻城掠地的过程中诞生的,他们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强了太平军的攻坚能力,使得太平军能在短时间内攻克许多府州县城,在太平军北伐西征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当时曾有记载道:“到处俱用湖南煤夫握掘地道,恃为长技,无坚不破。” 据称,当时土营发展出来两层地道,通过引爆第一层地道来轰崩城墙,让清军忙于防堵时再引爆第二层地道,这样就让清军难以防范,地道战术由此也成为太平军的一大利器。正是土营的战功突出,土营将士受到了洪秀全的重赏,有七百多人被授予了地位较高的“师帅”一职。此外,土营的作战能力也让清军佩服之至,曾称 “在逆党之中,此贼之功甚巨,论法实贼之魁”。
参考文献:
徐伟民:《太平天国土营述略》,《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2期。
郑大发:《太平军土营概述》,《学术论坛》1986年第3期。
曾长秋:《太平军在湖南创建土营、水营》,《军事历史》1994年第1期。
毅强:《太平军中的土营将士》,《当代矿工》2000年第7期。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林小静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季我努学社头条号(搜索季我努学社)及季我努学社微信公号(名称季我努学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学社系国内著名的历史学民间学术社团,已出版中国近现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万字,代表作为《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第一辑5卷,第二辑已出1卷)。其创办的季我努沙龙系国内最著名的公共历史讲座。
常大淳是常遇春后代吗?
是的。明朝勋贵的后人在亡国之际或因大顺(李自成)入北京,被杀,或因满清入主中原后被废除爵位贬为庶人,能够被满清重用之人甚少,常遇春的后人常大淳算是例外。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常大淳出生在衡州府衡阳县,其父常英瑚在嘉庆十四年的恩科中进士及第,为常家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常大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常大淳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