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姓汤的名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姓汤的名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021姓汤的名人有哪些?
2021年以姓汤的名人主要包括汤姆·哈迪、汤姆·克鲁斯和汤姆·汉克斯等知名演员。汤姆·哈迪是一位备受瞩目的英国演员,以其出色的表演技巧和多样化的角色闻名于世。而汤姆·克鲁斯更是好莱坞大腕,他在《不可能的任务》系列电影中扮演一系列动作英雄角色,赢得了全球影迷的喜爱。另外,汤姆·汉克斯则以其深情的演技和多产的作品受到业内广泛认可,曾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这些名人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了当今世界上备受关注的名人。
姓汤的名人有哪些?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
万历十一年(1583)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明万历十九年(1591)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
有汤字的名人?
汤姓名人有北宋官吏汤悦,画家汤正仲;理学家汤汉;清工艺家汤鹏,诗人汤右曾,画家汤嘉铭等。近当代汤姓名人有近代立宪派人士汤寿潜,畜牧学家汤逸人,工艺家汤子博,电影导演汤晓丹,羽毛球教练员汤仙虎,著名歌手汤潮等。
汤寿潜(1856—1917),原名震,字蜇先(或叫蛰仙),浙江萧山人。清末民初实业家和政治活动家,是晚清立宪派的领袖人物,因争路权、修铁路而名重一时。他的遗言“竞利固属小人,贪名亦非佳士”可谓自己一生写照,他对中国近代化发展做出的贡献将永留史册。
汤右曾(1656至1722)字西涯,仁和(今杭州)人。康熙二十七年(一六八八)进士,官吏部侍郎。以逸笔写山水,著墨无多,舒展自查初白(慎行)有诗称之。工行楷,遒媚似苏轼。诗与朱彝尊齐名。有怀清堂集。卒年六十七。参见《浙江通志》、《国清朝别裁诗传》、《敬业堂集》、《分甘馀话》、畊《砚田斋笔记》、《桐阴论画》、《画传编韵》、《清画家诗史
1 有
2 汤显祖,明代文学家,代表作品《牡丹亭》;汤姆·汉克斯,好莱坞演员,代表作品《阿甘正传》等;汤姆·克鲁斯,好莱坞演员,代表作品《碟中谍》等。
3 除了以上两位名人外,还有很多其他,如汤恩伯、汤一介等等。
汤显祖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明代 戏曲家 、 文学家 。祖籍 临川县 云山乡 ,后迁居 汤家山 (今抚州市)。 被誉为“中国戏圣”和“东方莎士比亚”。
汤显祖
出生于江西,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戏曲家和文学家。
他出生于书香世家,家族底蕴浓厚,这样良好的家庭氛围自然也就从小便激励着汤显祖。他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才学十分出众,可谓是少年英才。
汤的历史典故?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汤的历史人物:商朝的开国君主,名叫成汤,也称为商汤或帝汤。他是商族首领,继承父亲主癸的位置,后来击败夏朝,建立了商朝。"汤"作为他的名字,也被用作其后裔的姓氏1。
“四菜一汤”的故事:这个成语源自明太祖朱元璋的规定,他在登基后为了整顿官员奢侈浪费的行为,规定每顿饭只能提供四种菜肴和一个汤,这就是所谓的“四菜一汤”。这一习俗后来流传开来,成为了中国餐桌文化中的一个传统2。
汤姓的起源:汤姓是中国的一个古老姓氏,起源于子姓,始祖为成汤。成汤是商朝的开国君主,他的后代中有许多人以他的名字为姓,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汤姓家族。此外,还有一部分汤姓是由其他原因改姓而来,如商末宋国君偃的后代,以及少数民族中的汤姓34。
综上所述,“汤”在中国历史上不仅是一个具体的人物,也是一个广泛使用的姓氏,以及一个关于饮食文化的传统故事。
汤奉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及相关情节?
一个信奉回教的乡绅为了能够吃上牛肉,就托人送了五十斤牛肉贿赂知县汤奉。汤奉也是个回教徒,他也十分想吃这牛肉,但又不敢违抗皇帝的禁令。
这时乡绅张静斋与举人范进正来府中拜访。于是问张静斋:“你是做过官的,有关禁止宰杀耕牛的事正该与你商量。刚才有几个信奉回教的人为了开禁,送来五十斤牛肉,请求我对他们稍微宽松些。你看是接受还是不接受?”
张静斋摇头道:“这万万使不得。你我都是做官的人,心中应当只有皇上,哪里顾得上回教的人?想起洪武年间的刘老先生(指刘伯温),洪武私访到他家,正巧江南张王(指张士诚)送来一个菜坛子。当面打开一看,是一坛金子。皇上大为恼火,第二天就把刘老先生贬为青田县知县,后来又用毒药把他毒死了。”
汤奉见张静斋说得头头是道,不得不信,于是急忙请教该如何处置为好。张静斋说道:“世叔可在这件事上大作文章。把那位老者抓起来,打他几十板子,再把一面大枷给他带上了,把送来的牛肉堆在大枷上面,并且在旁边贴出一张告示,说明他大胆妄为,知法犯法,让他游街示众。如果上司知道你办事这样一丝不苟,那么你升官发财就指日可待了。”
汤奉为了升官发财,做事一丝不苟,本也无可厚非,这表明当时吏治还算清明,一丝不苟的人可以升官发财。不过汤奉只是一个庸俗的官僚而已,其目的并不是为了遵纪守法,而是为了更好的升官发财,然后还是鱼肉百姓。
朝廷有禁杀耕牛的禁令,汤奉不问因由,竟然将做牛肉生意的回民老师父活活枷死,闹得群众义愤填膺,鸣锣罢市。
事发后,按察司不仅没有处罚汤奉,反而将受害的回民问成“奸发挟制官府,依律枷责” 之罪。如此“清廉”的知县,一年下来居然也搜刮了八千两银子。官吏们贪赃枉法,而在八股科举之下,土豪劣绅也恣意横行。
这本书主要写的是一批认为“学而优则仕”的学子。他们把读书当成敲门砖,为了金钱,为了财富,他们可以废寝忘食地读书,可以从黑发垂髫考到白发苍苍,就是为了要考取功名;还有一些贪官污吏,为了搜刮民脂,不惜牺牲百姓,还高谈“三年清知府,十万百花银”等等。
汤奉存在于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是典型的贪官污吏。
性格:
汤奉凭借科举选拔出的官吏,升官发财,作威作福。贪狠、蛮横成了他为官的性格特征。
主要事迹:
1、高要的汤知县为了表示“清廉”,竟枷死向他行贿五十斤牛肉的回教老师父。
2、朝廷有禁杀耕牛的禁令,汤奉不问因由,竟然将做牛肉生意的回民老师父活活枷死,闹得群众义愤填膺,鸣锣罢市。引发回民鸣锣罢市的事件。
3、汤奉将受害的回民问成“奸发挟制官府,依律枷责” 之罪。如此“清廉”的知县,一年下来居然也搜刮了八千两银子。官吏们贪赃枉法,而在八股科举之下,土豪劣绅也恣意横行。
扩展资料:
《儒林外史》并没有一个或几个贯穿全书的主角,也没有起讫完整的情节。《儒林外史》全书五十六回,描绘出文人为了“功名利禄”儒士气节与修养逐渐被腐蚀,从而将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儒林外史》中这些官吏就凭藉科举得意,升官发财,作威作福;而贪狠、蛮横则成了他们的共同特性。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
汤奉存在于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是典型的贪官污吏。
书中这样描绘汤知县:“次日早堂,头一起带进来的是一个偷鸡的积贼,知县怒道:‘你这奴才,在我手里犯过几次,总不改业,打也不怕,今日如何是好?’因取过朱笔来,在他脸上写了‘偷鸡贼’三个字:取一面枷枷了,把他偷的鸡,头向后,尾向前,捆在他头上,枷了出去。才出得县门,那鸡屁股里喇的一声,屙出一泡稀屎来,从额颅上淌到鼻子上,胡子粘成一片,滴到枷上。两边看的人多笑。
第二起叫将老师父上来,大骂一顿‘大胆狗奴’,重责三十板,取一面大枷,把那五十斤牛肉都堆在枷上,脸和颈子箍得紧紧的,只剩的两个眼睛,在县前示众。天气又热,枷到第二日,牛肉生蛆,第三日,呜呼死了。
《儒林外史》并没有一个或几个贯穿全书的主角,也没有起讫完整的情节。
“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姓汤的名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姓汤的名人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