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离兑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离兑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家长给孩子取生僻字名字有错吗?
先讲一个小故事:有一位同学名字叫马騳(dǜ)骉(biāo),每次点名的时候:
语文老师:万马奔腾到了没?
体育老师:一群马到了没?
数学老师:马6到了没?
不就之后这位同学就在学校里出名了。不知这位同学是无奈呢,还是高兴呢?
家长给孩子取生僻字的名字其实还算正常一点的,还有姓孙的的“孙悟空”,姓王的“王子殿下”,姓苏的“苏浙皖”,还有一位叫“支付宝”的大叔,这位62年的叔叔的父母肯定没想到50多年后,他的孩子会因为一个姓马的火遍全球,让无数女同胞为之疯狂。另外就在前不久一名家长因为非常喜欢王者荣耀这款游戏,便给自己的女儿起名叫“王者荣耀”火爆网络,让人啼笑皆非。
负面影响
当在讲台上介绍自己的姓名,“各位同学大家好,我叫王者荣耀,我爸妈给我取这个名字是源于十八年前一个风靡全球的手机游戏”同学们会有何感想呢?这个名字会不会在少女在童年成为同学们的笑点、在敏感的青春期造成很大的困扰呢?在工作当中会不会造成很大的困扰呢?毕竟我们都是过来人,童年以及青春期谁都经历过那些被人嘲笑的阶段,会不会给孩子造成心灵上难以抚平的创伤呢?当然这里我考虑的都是名字可能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积极影响
反之,说不定在学习中更能引起同学跟老师的注意,或是这个名字容易让人产生共鸣从而与人更好产生交际。试想当你进入一个新单位,第一个同事通知你,“王者荣耀,经理叫你去一下办公室”,其他同事可能会不自觉地笑出了起来,对你的名字产生好奇,降低了你与同事们之间的沟通障碍,亦或是工作中这个名字更能让人印象深刻更容易取得一些成功。或许这个名字也许会祝你一臂之力,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工作当中,你会成为那颗闪闪发光的中心。
我们再来谈谈古代那些诗意的名字
- 高渐离,我们所熟知的便是那曲《易水歌》,荆轲将为燕太子丹往刺秦王,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扶苏,通常称为公子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扶苏颇有远见,性格仁慈。秦始皇死前让扶苏继位,却被赵高和李斯拦阻。赵高和李斯立胡亥为王,最终逼扶苏自尽。
- 李清照,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 柳如是,秦淮河曾经出现过惊艳世人的“秦淮八艳”,而柳如是乃是八艳之尊。
- 鱼玄机,她是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女诗人,又名鱼幼微,但是她的一生却是非常悲惨的。
- 纳兰容若,又名纳兰性德,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又是多少诗人的追求。
- 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 戴望舒,旧时光的雨巷,故事里的诗人再也找不到他的丁香姑娘。
我们不得不说古人的名字真是如诗如画,单看名字便是一幅美景了,再配上人物的人生经历、传奇故事,更加相得益彰,名字无疑是一个加分项,让人物形象无疑在历史长河中显得更加熠熠生辉。
总结
一个人的名字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就如新中国成立时期,男孩子大多是爱国、建军、强国之类中向应国家的号召,到了六七十年代,就偏爱吉祥的名字等等。时代在发展,也在进步,虽然有些名字过于迎合时代的发展,紧跟时代的潮流,但是过于前卫便是得不偿失了。
此外,取名是一个人的权利,无需他人置喙更无须在意他人看法,但是如果因为名字的缘故给生活带来不便那便是得不偿失了。名字不讲究多么标新立异,它承载着一代人对于后代的期望与祝福,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梦想谁都有,但是也要从实际考虑,闹出笑话可就不好玩了。
尾语
本人比较喜爱古代传统文化,不怕各位朋友笑话,在我十五六岁时便给自己未来的子女取好了名字,女儿取名为“马子衿”,源于《诗经》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句。也欢迎各位朋友留言,玉海棠也尝试一下能不能给朋友们的子女取名,想想这些小宝贝可爱的模样,也是荣幸至极呀。
有错,我都没听说哪位伟人的名字是特别拗口的!为啥给孩子取生僻字做名字,有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需要书写名字或者电脑录入名字时候多为难人!我住的地方的名字就很特别,我真的很烦这个名字,出去需要登记的时候人家有时找不到那个字,就需要改换手写输入,太麻烦了!
说不上什么对错。
只是你需要清楚你取名,选择这个名字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是为了与众不同,还是为了炫耀孩子的父母有文化?还是说是对孩子的美好期待。
本身你取生僻字可以,因为取名字的权利在你手上。你的孩子还小,他也自己做不了什么主。
但是取生僻字你就要想到以后孩子的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认识,毕竟没有谁会有那么闲工夫去了解什么生僻字,除了汉字研究人员。
生僻字也可能会说许多的电脑系统根本就没办法录入。很多事情不方便,毕竟现在互联网信息时代,离不开互联网的。
特别取个生僻字没有必要,为了生僻而生僻更没有必要,反而显得没水准。
倒不是个错,只是名子本来不单纯是让自己知道自己认识,所谓偏僻字,社会中人们不常用,识的人必然少,这样在社会交往中,就很别扭,书写、登记时人们也难为情,人们总不能随身带一本字典吧!不会写的人只好问你多遍,你自己也会感到很麻烦的,是不是?
有错!😭我的名字就有生僻字,从小到大总被人叫错。各种考试报名都麻烦百出。
后来工作第一个月工资卡无论如何办不出来,因为那时候银行字库里没有这个字,输入拼音又说与身份证不符,害的我有很久工资只能发到别人卡里,每个月费劲跟着别人去取钱。
坐飞机每次值机都要另外去盖个章,如果快到时间了就觉得特别紧张。
到现在为止我去医院看病,叫名字的系统还不认识我的字,只叫一个姓,搞的所有人都一头雾水。
好处就是上大学的时候老师几乎不提问我,估计是不认识我的名字怕叫错了丢人。
印象里只有历史老师准确无误地叫对了我的名字,于是每次历史课他都特别高兴地提问我。😭
易经坤卦里,西南得朋,东北丧朋,是如何理解?
先说南怀瑾先生的观点
这里的“朋”字实际是误传,本义应该是个“月”字。
我们如果能长期坚持仰望天空,那么就可以得到结论。以阴历来算,每月从初三晚上开始,月亮由西南方的上空出现,显露眉目——这一轮弯弯月,还真是“眉目”,是为“西南得朋”,实际上是西南出月。
而“东北丧朋”,是说阴历的每月二十七、八,清早可以看到月亮从东北方的上空,渐渐隐晦,没下去了,换句话说也就是丧失光明,东北落月。那么中间,从西南到东北的这一段呢?自然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喽。
这样算来,“君子”走夜道的时候,自然是,月初会“先迷”看不清路,月中则暗极端明生,于是“后得主”了。
再说李大用先生的观点
还有的观点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认为这句卦辞就是记录的史实。比如李大用先生就认为,坤卦通篇都是在描述周文王是如何韬光养晦、密谋干革命的。
以这样的观点来看卦辞,当年周文王时期,曾试图伐商,结果可能是对敌我力量预计有误,遭遇失败,不得不退回商都西南方的陕西中部,也就是周的故地,去休养生息,结交周边各部落,组建“抗商民族统一战线”。所谓“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西南得朋”,大约就是这么来的。
同时,对应的敌人,正是东北方的商人。而在对敌战争中,己方损失巨大,自然就是“东北丧朋”。因此,要吸取教训,安定身心,卧薪尝胆,重新积蓄力量、广泛结盟,才能“安贞吉”。后世武王伐纣一战功成,其实也正是这一政治路线的胜利。
此二位,一个天文一个地理,其实都有道理。
坤卦里的西南得朋,东北丧朋。意思就是说往西南方走能够得到朋友的帮助,办事顺利,吉。往东北走能失去朋友,或者是没有贵人帮助。不吉利。
易经为什么这么解释呢?八卦共有八个卦象。即: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如下图是八卦正方位图。
一年共有365天, 每个卦代表45天零150分。也就是说一个卦象代表一个半月。一年共有24节气,所以每个卦又代表了三个节气。坤卦代表西南方,是公历每年的7月7.8日到8月22.23日之间。从我国气温特点分析,7月是温度最高月份。而到了8月8日进入立秋节气。如此而算坤卦里面包含了半个月的秋季。那么可以理解为秋天是从坤卦开始,气温开始下降。
坤卦所对应的东北方位正是艮卦。艮卦代表的月份是1月5日至2月21日。是我国一年气温最低月份。而立春又是每年2月5、6日。那么艮卦里有半个月时间是春季。也就是说春天从艮卦开始。暖气开始上升。
从坤和艮两个卦象来看,一个是热,另一个是冷。一个是气温开始下降,另一个是气温开始上升。它们的气候特点正好是相反。得坤卦往东北走不适合坤卦的特点。处处受克制。因为在易经里冷是用水代表,热是用火来代表,水克火。所以往东北走不吉,没有朋友帮助。而西南方是坤卦的本位。气候特点也适应,因此往西南行吉利,能够得到朋友。希望各位老师留言指导。
笔者在前面发表的《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奥秘》中已阐明,先天八卦是空间八卦,后天八卦是时间八卦。空间者,宇也;时间者,宙也。时空者,宇宙也,《周易》就是关于宇宙规律,也就是时空规律的哲学思想的一本书籍。所谓“先天为本,后天为用”就是指空间是先天之本,时间是后天之用。《周易》主要是阐述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而事物的运动变化主要体现在时间上,故《周易》所用的主要是后天八卦。可以这么说,《周易》64卦的内容都是以后天八卦为依据的。
后天八卦言乎时间,五行顺行。《易·说卦传》曰:“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絜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这段话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后天八卦的运行规律及其意义。特别强调的是,这段话中虽然多处提到方位,但这些方位的意义指向并不是空间方位,而是时间方位。比如说“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这句话,是说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正东方,也就是后天八卦的震位,这时就是一年当中的仲春之月。这里的“东方”并不是空间意义上的东方,而是强调时间意义上的仲春之月。下面一句“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就更明确了,兑为正西方之卦,就是说兑在仲秋之时。
同理,《坤卦·卦辞》所谓“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其中“西南”、“东北”皆不是指空间位置,而是指时间方位。后天八卦的“西南”隅是坤位,时在夏秋之间;而“东北”角是艮位,时在冬春之间。夏秋之间是一年的中间部分,即四季之中,五行属土;冬春之间是一年的结束,也是开始,介于终与始之中间,五行亦属土,故曰“艮,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
《说卦传》曰:“坤,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意思就是当北斗斗柄指向西南的坤位,时在夏秋之间,当其时也,天气炎热,正当三伏,正是万物养育果实的时候。农谚说:“六月里盖被,十二月里无米”,就是说三伏天如果天气不热,五谷瓜果的子实就不饱满朋大,农业就会欠收,到年终青黄不接的时候就会食物短缺。三伏暑天,正是植物蕃衍子实的时候,果实累累,如朋如聚,而且还在不断长大膨胀,故曰“西南得朋”。这里的“朋”不是指人,而是指植物的果蓏。《诗经·椒聊》中就描写了花椒树果实的丰大:“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我农村的庭院中就有一棵花椒树,现在正当其时。
《说卦传》曰:“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意思是当北斗斗柄指向东北的艮位,时在冬春之间,年终岁尾,一年又将重新开始。当其时也,一年的果实或食或败或为来年的种子,己基本消耗殆尽,故曰“东北丧朋”。
“朋”的本义与钱串有关。古人以贝为货币,五贝为一串,两串结在一起称为一“朋”,“朋”的本义就是两串货贝。由于“朋”字的形象如一提果蓏,故“朋”引申指结在一起的累累果实。“朋”从双月,“月”在汉字中代表肉,这里指果肉。又由于“朋”的本义指货贝,与利益有关,同时又是两串结在一起,故象征以利益为基础结合在一起的人。同利为朋,同趣为友。我们说朋党之争,而不说“友党之争”;我们说棋友、牌友,而不说“棋朋”、“牌朋”,就是这个道理。本文所说的“朋”,是指硕大的果实。
西南坤位,夏秋之间,是植物果实不断蕃衍膨大的时候,故曰“西南得朋”;东北艮位,冬春之间,是植物果实不断消耗,直至殆尽的时候,故曰“东北丧朋”。这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天道也,地道也。人道亦如此,有聚就有散,有得必有丧,有不断积累增多的时候,也有不断消耗殆尽的时候,顺天地之道而已矣。盛衰自有天定,惟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才是天道。
“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出现在《易经》坤卦的卦辞里。对这句话的比较合理的解释主要有两种意见。
一种是阴阳卦气说。认为这个“朋”是指阴气。“朋”是“朋友、朋党、同类”等意思。
因为坤卦是纯阴卦,依卦气说,在空间方位上,阴气萌生于南,形成于西南,增长和盛行于西方、西北、北方;而阳气萌生于北方,形成于东北,增长和盛行于东方、东南、南方;阴阳之气互相消长,形成了昼夜,放大到一年,就形成了四季。
天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这种阴阳变化规律,是阴阳互相消长的最显著的表现。所以,用方位上的阴阳生长,来说明阴阳的取象,比较直观,对于把易卦运用于趋吉避凶来说,也很重要。
应用《易经》者,遇到坤卦,就应当效法坤卦的取象而行事,既然阴形成于西南,坤卦以阴为朋,那就是“得朋”,当然就要取西南方向为吉利和有利的方位。相反,东北是阳形成而阴消减的方位,阴消当然就是“丧朋”,“丧朋”当然对坤卦就是不利的方位。
另一种是八卦方位说。这是《易传》中的《说卦传》提供的说法。“震东方也”,“巽东南也”,“离也者,……南方之卦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 “兑,正秋也,”“乾,西北之卦也”, “坎,正北方之卦也,” “艮,东北之卦也”。这就是后来占卜者视为秘法的后天八卦方位图中的八卦方位。后天八卦图中的八卦方位就是根据《说卦传》的这一部分来的。
我们可以看出来,在《易经》古经中,确实使用了这种方位说法。根据《说卦传》方位说,推知坤居于西南,西南就表现着平顺的性质,纯阴的性质。“朋”的意思,仍然是指同类、朋友、朋党。所以,遇到坤卦,西南方就是坤卦同类所在的方位和方向,向西南就是取平顺、平易、柔顺的态度和定位。这就是“西南得朋”。而东北方为艮卦,像山,表示止、阻、限制的性质,和坤的柔顺性质相反,在八卦方位上又是刚好与坤相对,所以往东北,就是取和坤不同的特性,表现为阻隔不通,就是“东北丧朋”。
从整个易经来看,后一种说法更符合《易经》原意。因为在《易经》各卦中,关于方位的卦辞并不多。坤卦以外,还有蹇卦“利西南,不利东北”,解卦“利西南”。蹇卦是上坎下艮,卦意是指正处于险难中,这时,取西南坤方,守平顺,能避险,“利西南”是避险的意思。“不利东北”,和“东北丧朋”意思相通,卦里的经卦艮,刚好和经卦坤在卦意和方位上刚好相反,所以表明,西南有利,东北不利。解卦,上震下坎,卦意是指刚脱离险难,取坤方的平顺之方,比较有利。这两卦都没有坤在里面,蹇卦里有艮,但艮是险阻,是困难的原因,是要回避的方向和方位。可见坤卦、蹇卦、解卦,唯一共同的地方就是这几卦都与取平顺有关。可见,《易经》是以坤所在的西南方为体现坤的平顺性质的方位。
传统经学家还有其它的解释,我觉得都很牵强。以上这两种解释,对坤卦都可以成立,比其它解释要恰当得多。更符合《易经》原意,更便于运用易卦给予读者以直观、明快的指导和启发。
坤卦的卦辞: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而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这里我们看到坤卦卦辞开头是“元、亨。利牝马之贞”,与乾卦的“元、亨、利、贞”有所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太极分阴分阳,阳轻清以上,阴重浊以下。阳主动,阴主静。天地不交,便不能生万物。天地之机在于阴阳升降,乾坤相索。天之乾阳易动,主动“示爱”坤,天以乾道索坤道而生三阳(震、坎、艮),方其乾道下行,三索即终,其阳复升,阳中藏阴,上还于天;此时坤道上行,三索即终(巽、离、兑),其阴复降,阴中藏阳,下还于地。
乾具备了“元、亨、利、贞”四要素,其实坤也具备了“元、亨、利、贞”四要素,就好比无极与太极,皆一阴一阳,区别在于动与不动。坤之于乾,多了“牝马之”三字。坤卦的“元、亨。利牝马之贞”的意思是“元始、亨通,宜于像雌马一样矜持守其贞道”。这就好比男女双方都具备了生育的条件,男方主动些,女方矜持些。;阳动阴静,阴从阳,故坤必承乾而行,犹牝马之性。这里的坤:顺也;元有元始、开始、发端之意,不过这个开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者中的二生三的开始;亨:通、亨通、通达之意;利:宜也;贞:正也,纯一不杂,以固其健。
君子有攸往。君子:抱道修身,有高尚品行和高超智慧的人的美称。有是有所凭持,抱一抱道即为有所凭持。攸:所之意,与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比如所往。往:进也。君子有攸往的意思是君子抱道守持,虽日不见其增,但日有所进。
先迷而后得。迷:混沌浑朴之状态。该句意思是说,修炼要修自己一返浑朴的无知无识的状态,才会于道于得,别无他法。
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坤顺之象,以月为最显著,月亮本纯阴无阳,与太阳交会于虚危(虚、危:二十八星宿中的北方七宿之二星宿,斗、牛、女、虚、危、室、壁)之处,行至西南坤位,初三呈柳叶弯眉之象(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初三于西南呈现),“魄”中生“魂”(阳“魂”阴“魄”),是谓得朋。至于十五,其如圆盘,十六渐减,此时,“魂”中生“魄”,行至东北艮地,二十八余光于此全消,此谓丧朋。
西南月光方生,阴顺其阳之进也;东北月光全消,阴顺其阳之退也。
所以说,君子修道,用顺而行柔道,知雄守雌,知荣守辱,以此知进退。
安贞吉:安于中正之道,抱一不离,乃可成就无所不利的吉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离兑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离兑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