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回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回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姓回的是什么族?
答案:是回族
1:源于回族,出自元朝时期大臣方回,方回,(公元1227~1307年),字万里,号虚谷;歙县人(今安徽歙县),著名元朝文学家。南宋景定年间(公元1260~1264年)别省登第,出任严州知府。当蒙古兵至时,方回迎降,授建德路总管。不久被罢官,遂往来杭歙间。方回的后裔在当年迎合元朝统治,其后人皆取回为姓氏,称回氏。
答:姓回的有回族,也有汉族或其他民族。
1.姓回的有的是回族。出自民族自称,属于以民族称谓为氏。回氏在回族中虽然人口数量所占比例不大,但却很有代表性,极富民族特点。
2.有的是古代传下来的。
回禄、吴回、颜回、方回。这些古人的后代,有的就姓回。
3.云南瑶族也有姓回的。
回姓的由来?
回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
中文名
回姓
回姓始祖
回禄
第一个渊源
出自黄帝臣下火正(管火的官)回禄
第二个渊源
出自祁氏尧帝之贤臣吴回
汉族回姓起源于什么时候?
回姓起源1.古有火正(管火的官)名叫回禄,其后裔就以回为姓。
2.在唐尧禹舜的尧时,有一贤臣名叫吴回,他的子孙后代均以回为姓;
3.元朝时代,有方回,其后人也姓回;
4。山东遭州府(荷泽市)有一村,大部份人姓回。据他们说,元末惠宗皇帝被明打败北逃,时有一张姓大将保驾至北都,辞驾南回,帝念其有保驾之功,故赐姓为回,是张将之后人;
5.元朝末年张士诚十八条扁担起义,反对封建王朝,后占有浙、苏、皖等大片土地,并一度自立为吴王。因种种原因不久被朱元璋之大将徐达、常遇春打败,追其至北方,在河间过河时,自知不能逃脱,故而投河自尽。徐、常二人赶到割首带回,弃尸于野,其三个儿子埋尸成坟,名为三姓坟,改姓为回翟常;
6.明朝朱允炆称惠帝,与燕王朱棣打仗争夺皇位。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靖难之役。曾有朱元璋时的大臣徐达、常遇春、胡大海等共五十一家大臣都力保惠皇帝。最后,因内变等原因,惠帝被打败,朱棣燕王登基坐了皇位,改年号为“永乐“。凡力保惠帝的诸家大臣都遇难遭祸,并殃及九族。时有常姓有德公(和常遇春是近门),为避难活命,遂率三子北上,逃匿到河南、山西,在永乐二年(1404年)应诏来到直隶。其三个儿子为避难,并且希望将来再回南方故里,故改姓为回、翟、常。
回姓汉族人有多少?
百家姓中好象没有回这个姓,至少汉族姓氏中没有,既使少数民族看来也不多。过去有个电影叫"回民支队"就是少数民族抗日的小部队,还有曾当过江苏省委书记的回良玉,看来也是少数民族,所以汉族中可能没姓回的。
谁知道“回”姓的由来?
山东遭州府(今山东荷泽)有一村,大部份人皆姓回氏。
据其族人说,元末惠宗皇帝(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被明军打败北逃,时有一张姓大将保驾直至北都后,方辞驾南回。
元惠宗念其有保驾之功,故赐其姓为回,张姓大将的后裔遂以其为姓氏,称回氏。
还有一种说法是源于张氏,出自元末明初期地方割据政权吴王张士诚,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元朝末年张士诚十八条扁担起义,反对封建王朝,后占有浙、苏、皖等大片土地,并一度自立为吴王。
因种种原因不久被朱元璋之大将徐达、常遇春打败,追其至北方,在河间过河时,自知不能逃脱,故而投河自尽。
徐、常二将赶到,割其首带回,弃尸于野。
后其三个儿子埋尸成坟,名为三姓坟。三子遂分别改姓为回、翟、常三氏,分散逃匿。
另外的几种说法分别是1.源于姬姓,出自黄帝臣下火正(管火的官)回禄,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2.源于姬姓,出自祁氏尧帝之贤臣吴回,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3.源于回族,出自元朝时期大臣方回4.源于回族,出自民族自称,属于以民族称谓为氏。
5.源于回族,出自明朝初期将军常有德,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回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回姓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