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常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常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常氏的祖先是谁啊?
康叔是常姓氏的得姓始祖!康叔,姬姓,名封,又称卫康叔、康叔封,周文王姬昌与正妻太姒所生第九子!常姓是多源流、历史悠久的姓氏,除了出自姬姓、出自黄帝大臣常仪和大司空常先之后。
还有很多姓氏起源,譬如,出自恒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邑地常、出自西周时期君主左右随侍官吏、出自秦、汉时期官吏常侍、出自西汉时期官吏常侍曹、出自东汉时期官吏常侍谒者、出自唐朝时期官吏常平署令、出自远古时期舜帝五典、出自蒙古族、出自满族满洲八旗姓、出自柯尔克孜族、出自土族、出自其他少数民族。
常氏的由来?
有以下几种说法:
1、相传在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以常为氏的古人相当多。相传周族与商族的首领高辛氏次妃为常仪,以善占月之晦、朔、弦、望著名。《帝王纪》说她是帝喾之次妃,生帝挚。因古代“仪”与“娥”同声通用,故后世的嫦娥奔月故事有可能是由常仪占月附会而成。《史记·五帝本纪》有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的记载,常先曾被黄帝任命为大司空(掌管工程的官)这是见于史载的最早的常姓。清人张满《姓氏寻源》说:“黄帝使常仪占月,又有常先为大司空,常姓宜出于此。”
黄帝所居之轩辕丘,在今河南新郑市西北,帝喾的都城在今河南偃师市,故中国最早的常姓出于河南。因此,常姓应该说五千年前就有了,是为河南常氏。
2、出自姬姓,以邑为氏,为西州时卫康叔支庶子孙。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文王幼子)于康邑,世称康叔封。卫康叔姓姬,名封,是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少弟,卫国的始祖。所以,《新唐书·宰相世系》说:“常氏出自姬姓。卫康叔支孙食采常邑,因以为氏。”后周公(武王之弟)又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建立了卫国。卫国于前254年沦为魏的附庸,又于前209年为秦所灭。周初,周公大肆分封诸侯,诸侯又分封采邑。卫康叔把他的一个儿子封邑在常(今山东滕州市东南)。卫国灭亡后,其后裔有以国为氏姓卫,也有以邑为氏姓常的,史称常姓正宗。同时,也不能排除殷商后裔有改姓卫或常的。是为山东常姓。
3、另一支“常”姓出自战国时吴国公族之后裔,也源于姬姓,即南宋罗泌《路史》所云“吴后有常氏”。吴国始祖是周文王姬昌的伯父大伯和仲雍,建都于吴(今江苏苏州),但吴国公族后代何人何时因何而得为常氏,未见古籍记载,尚待进一步考证。据《姓氏考略》所载:“吴后有常姓”,是为江苏常氏。
历史名人:
常遇春(1320-1369):明朝名将,今安徽怀远人,曾为朱元璋建立明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善射,力大无比自称能率十万之众横行天下,军中号称“常十万”。1369年在攻克开平(今内蒙闪电河北岸)凯旋途中暴卒,追封开平王。
常姓主要有四大来源,一是源自姬姓,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卫康叔的儿子受封于常地,卫国灭亡之后,后裔就以卫或者常为姓。
二是源自恒姓,楚国恒思公的后裔因避讳改姓为常,恒和常同义。
三是源自官职名,比如西周时期的“常伯”“常任”等,还有秦汉时期的“常侍”。
四是源自古教,比如孔子门徒就以“伦常”二字为姓。
常姓在上古时期的祖先是谁?
祖先是卫康叔姓姬,名封,是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少弟,卫国的始祖。
所以,《新唐书·宰相世系》说:“常氏出自姬姓。卫康叔支孙食采常邑,因以为氏。”一支出自古代的吴国,也源于姬姓,即南宋罗泌《路史》所云“吴后有常氏”。吴国始祖是周文王姬昌的伯父太伯和仲雍,建都于吴(今江苏苏州),有今江苏、上海大部和安徽、浙江的一部分
康叔为周武王少弟,因其封地为康邑,故人称康叔封,亦称康叔。周初,商纣之子武庚发动叛乱,后被镇压,康叔由此又受封原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并建立卫国(今沿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一带),都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后迁帝丘(今河南省濮阳)。时诸侯有分封采邑之制,康叔有一子受封于卫国分封出来的一个采邑——常(今山东省滕州市东南)。秦统一天下,卫国被灭,其后有人以邑为氏,称为常姓,尊康叔为得姓始祖。
常姓在上古时期的祖先1,出自姬姓,2.出自黄帝大臣常先和常仪之后,3.出自姬姓,4.还出自恒姓,5.来自少数民族,人口大约2953万人,占全国0.18%,排名87位。
1. 源自姬姓
姬姓常氏的始祖就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卫康叔的儿子,卫康叔本是周文王的儿子,当时受封于卫城,建立了卫国,而卫康叔之后就将自己的一个儿子赐封于常地,成为了诸侯国,最终在卫国灭亡之后,卫康叔的后裔中就出现了以故国为姓的,也就是姓卫,还有部分则以邑为姓,称为常姓。当然还有春秋时期的吴王后裔被封于常州,后人也改为了常姓。
2. 源自恒姓
北宋时期,宋真宗的本名叫做赵恒,之后为了避宋讳而改为常姓,因为古时候的“恒”和“常”属于同义,后来这一批常姓氏族都居住在江苏省的东海一带。也就成为了常姓氏族的一个分支。
3. 源自官职名
常姓氏族最主要的一个分支族人都是通过官职名更改而来,比如西周时期的“常伯”“常任”等,主要是负责辅佐君主的大臣,后来常伯等称呼也成为了皇帝身边亲信大臣的统称,等到了秦汉时期,又出现了一个叫做“常侍”的官职,还有西汉时期也有一个叫做“常侍曹”的官职,最终这些官吏的后代也都以常为姓了。
4. 源自古教
与赵姓起源和来历完全不同的是,常姓还有一个分支是源自传统教义,最早的就是舜帝时制定的“五常”典制,当时也称为伦,后来春秋时期孔子就极为强调“伦常”,并且将“仁义礼智信”等作为五常的标准,最终孔子儒家学派中的部分弟子就以“伦常”二字为姓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常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常氏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