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罗士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罗士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罗成和罗士信到底是一个人吗?
罗士信是罗成的历史人物原型。
罗成,在隋唐十八杰中列第七,十六杰列第八,在和中都是第七条好汉.《唐史》记载:“相传罗艺有子名成,事迹不详”,具体事迹是等小说和评书中虚构的.隋唐时期有罗士信,罗士信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和小说中罗成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被认为是罗成
不是,在演义评书里,冷面寒枪俏罗成是十八杰的第七为,是北平王罗艺之子,秦琼秦叔宝的表弟。罗士信是四猛之手,力量可以匹敌李元霸,是秦琼的义弟,因此,罗成与罗士信不是同一个人。
在正史上,罗士信也是秦琼的好朋友好兄弟,是一个勇猛不再秦琼之下的少年将军,而罗成正史上根本不存在。
隋唐里面,罗士信和宇文成都谁厉害? 如果罗士信在好汉中,那他能排第几?
新隋唐演义里罗士信,不懂武功,只能拼死力气。他的力气,最多也只和裴元庆差不多。至于有人说宇文成都只能当李元霸一回合那是不对的,宇文成都比李元霸确实差很远,但是裴元庆和李元霸也差很远。宇文成都和裴元庆比,宇文成都武艺好一些。罗士信不会武艺,如果就比试而论,隋唐好汉前十位他都打不过。 另外要告诉说读过二十四史的那个人,宇文成都在历史上不存在,是虚构人物。而罗士信在历史上确有其人,
罗士信有后代吗?
罗士信没有儿子。
罗士信,齐州历城人,隋末唐初时期猛将。罗士信原为隋朝齐郡通守张须陀部将,随其征讨农民起义军,后归降瓦岗军,被授以总管之职,在与王世充交战时重伤被俘。后因不耻王世充,率部降唐,被拜为陕州道行军总管,枪刺王玄应,智取千金堡,随李世民平定洛阳,进封绛州总管、剡国公。武德五年,罗士信在洺水之战中城破被俘,被刘黑闼杀害,谥号勇,葬于北邙山,年仅二十二岁,没有后代。
隋唐演义中罗士信没有后代,罗士信是隋唐演义中的第一猛,力大无穷是李元霸在隋唐演义中唯一的对手,罗士信是秦琼母亲收的干儿子,为人有些傻,只听秦琼和秦母的话,跟随秦琼上了瓦岗山后每逢有硬仗就会派罗士信出战,后来在伐五关的时候罗士信阵亡
罗士信的师父是谁?
罗士信没有师傅
罗士信(公元594~622年),隋唐名将中,与来忽尔、尚师徒、辛文礼合成“四猛”,并位列四猛之首。武器是一把镔铁枪。
《隋唐演义》中绰号“今世孟贲”,言其勇猛过人,恰如战国勇士孟贲。为秦琼干弟,身量奇高且为人憨傻,也就是今天俗话说的“傻大个儿”。
罗士信,自幼父母双亡,被美髯公王君可收养,起名罗士信,后秦琼将他收为义弟,他一对飞毛腿疾逾飞马,水性过人更兼天生神力,作战最为勇猛。马下的猛将,使枪没有章法,常把枪当棒子使。程咬金探地穴,拜大旗成为大魔国大德天子混世魔王后封罗士信为瓦岗寨镇殿大将军。
罗士信没有师父,但是最早是王伯当收留他的,后来遇到秦琼成为了秦琼的弟弟。
傻小子罗士信从小是孤儿,被勇三郎王伯当收留,就是给王伯当放马看看牛等。但是罗士信虽然不会武功但是却有一身的力气,可以说在隋唐演义中没有人是他对手,他就是拿着一杆大铁枪瞎轮,也没有招式,真的是力大,强十会。
罗士信师傅是谁?
他师傅李靖,在《兴唐传》中罗士信自幼父母双亡,被“美髯公”王君可收养,起名罗士信,后秦琼将他收为义弟,他一对飞毛腿疾逾飞马,水性过人更兼天生神力,作战最为勇猛。马下的猛将,使枪没有章法,常把枪当棒子使。
程咬金探地穴,拜大旗成为大魔国大德天子混世魔王后封罗士信为瓦岗寨镇殿大将军。罗士信曾力撼双牛、两战来护儿、火烧济南城;潼关口活捉魏文通,金堤关力擒伍天锡;擒裴元庆、铜旗阵杀仇成,可谓战功赫赫
隋唐演义中的,第一猛罗士信没有师父。
罗士信是隋唐名将。与来忽尔、尚师徒、辛文礼合成为“四猛”,并位列四猛之首。他与秦琼是异性兄弟,也是隋唐时期一名风头不小的猛将。他在14岁时,就曾穿两副盔甲,身上悬挂两壶箭上战场,一举获得的大家的信服。在《隋唐演义》中,李世民的弟弟李元霸是一个大力士,天生神力,但却不是无敌的。所有的将领中,只有罗士信能与之匹敌。但是李元霸却是虚构出来的,但罗士信是确有其人。即使《隋唐演义》中有虚构的成分在,也不能不承认罗士信确实是一个大力士。
历史上有罗士信这个人吗?
没有,具体来说就是没有个“锤子”!
罗士信是隋末唐初时期的一员猛将!关于这个人的历史,史载:
罗士信,齐州历城人。大业中,长白山贼王薄、左才相、孟让来寇齐郡,通守张须陀率兵讨击。士信年仅十四,固请自效……——《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七·罗士信传》
(隋唐演义中的罗成即以罗士信为原型)
罗士信大约出生在公元600年,到隋炀帝大业年间,大概就是十三四左右。
再看籍贯,罗士信出生在“齐州历城”,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之所以叫“历城”,是因为历山的存在。其实,除了罗士信,隋唐名将、凌烟阁功臣第24席秦琼秦叔宝也出生在“齐州历城”!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或许就是由于这种老乡关系,才使得两人在《隋唐演义》中“拜为把兄弟”吧?当然,这都是题外话了。
张须陀是隋朝时期的一员猛将,北周南阳郡公张思之孙。后来,张须陀跟随大将军杨素平定叛军有功,拜为开府仪同三司。再后来,张须陀转迁使持节、齐郡通守、河南道讨捕黜陟大使。
由此可见,张须陀此时身居高位。
罗士信“年仅十四”,还是个孩子,就敢于向张须陀这样的大将军“固请自效”,一来说明罗士信当时年纪虽小已经是“部伍”军人;二来说明他自认为自己是有点本事的!
或许是由于罗士信比较瘦削、营养不良,张须陀有点看不上他:
“汝形容未胜衣甲,何可入阵!”
罗士信火了,穿了两层铠甲,左右两个人才把他抬上战马(“重著二甲,左右双鞬而上马”)。张须陀一看,你小子有种,“壮而从之”。
你说一个人穿两层铠甲得多重啊,还怎么打仗?不过,罗士信可真不白给!
很快,张须陀军与贼军战于潍水(今山东潍河)!
罗士信“驰至贼所,刺到数人,斩一人首,掷于空中,用枪承之,载以略阵。贼众愕然,无敢逼者。”
张须陀趁机进攻,“贼众大溃”!
虽然罗士信拼命取得了胜利,可张须陀觉得这小子就是靠“运气”而已,以后可能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对他的待遇“同前”,没什么变化!
罗士信不服气,心下琢磨,行,看俺以后的手段!
罗士信果然了得!
士信逐北,每杀一人,辄劓其鼻而怀之,及还,则验鼻以表杀贼之多少也。——《旧唐书·罗士信传》
张须陀服了,将他提升为自己的副手。
好景不长!
大业十二年(616),张须陀战死,罗士信改隶裴仁基,并且跟着裴仁基一道归降了李密,“署为总管”。正是在这一时期,罗士信和他的老乡秦琼秦叔宝义结金兰。这才有了《隋唐演义》里的一段英雄故事。
后来,李密又战败于王世充,罗士信又和秦琼、程咬金一起“降”了王世充。
可能有的朋友看不惯像罗士信这样的“英雄好汉”一会儿投奔这个,一会儿投奔那个,没个“主心骨”?
可是这也怪不得他们!身处隋末乱世,谁对谁错,谁正义谁邪恶,谁是官军谁是“贼军”,没有人能够看得清楚。只要有人能收留他们,一展所长,跟谁不是跟呢?
时间长了,罗士信的“两哥哥”——秦琼和程咬金就对王世充产生了意见!程咬金对秦叔宝说:
“世充器度浅侠,而多妄语,好为兄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
王世充是湖南人,确实好“巫誓”这一口。于是,二人商量好后就开溜了。
罗士信会不会走呢?
本来罗士信降后,王世充对他还是非常不错的,“厚礼之,与同寝食”。后来,李密的其他将领(比如邴元真)也投降过来以后,就对他不是“专重之”了。
罗士信感觉受了冷落,自己的“俩哥哥”也走了,干脆我也撤吧!于是,罗士信“率所部千馀人奔于穀州。高祖以为陕州道行军总管,使图世充。”
至此,罗士信算是投到了李世民麾下!
武德三年(620),唐高祖李渊“诏秦王世民督诸军击世充”。
此战,罗士信负责攻克洛阳以北的千金堡,史载:
士信以兵围世充千金堡,中有大骂之者,士信怒,夜遣百馀人将婴儿数十至于堡下,诈言“从东都来投罗总管”。因令婴儿啼噪,既而佯惊曰:“此千金堡,吾辈错矣!”忽然而去,堡中谓是东都逃人,遂出兵追之。士信伏兵於路,俟其开门,奋击大破之,杀无遗类。——《旧唐书·罗士信传》
千金堡一战是罗士信军事战略水平的集中体现,可见他已经不是那个靠“勇力战三军”的少年了,已然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将领!
洛阳平定后,罗士信因功“擢授绛州总管,封剡国公”。
只可惜,天妒英才!
武德五年(622),李世民率军平定河北刘黑闼叛乱,罗士信在洺水之战中被俘杀,年仅22岁!
以上就是罗士信的整个生平记载了。
结语
笔者揣测,题主之所以有问到“历史上究竟有没有罗士信这个人”?或许,跟《隋唐演义》中的另一个人物罗成有关。
事实上,《隋唐演义》这部小说里的罗成就是取材于罗士信的故事。小说属于是艺术加工,确实是有虚构的成份在里面,但还是遵守了基础的历史。
参考:《旧唐书》、《资治通鉴》
(网图、侵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罗士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罗士信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