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姓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姓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姓鲍的祖宗的来源?
鲍(Bào 鲍)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姒姓,为春秋时夏禹裔孙敬叔之后,以邑(国)名为氏。据《姓苑》记载:“系出姒姓。夏禹后。春秋时杞公子有仕齐者,食采于鲍,因以命氏”。又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所载,春秋时,夏禹裔孙敬叔(即杞公子)仕齐,食采于鲍邑(原为夏朝的诸侯国,故城在今山东省历城东三十里),其子叔牙以邑(国)名为氏,称为鲍姓。
2、出自庖牺氏,即伏羲氏,其后有鲍姓。
3、出自他族中有鲍氏:
①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时期,北魏代北地区少数民族俟力伐氏(一说为俟力氏)随北魏孝文帝南下,定居洛阳,与汉族融合,遂改姓“鲍”,称为鲍氏。另外,同时还有,代北的少数民族“鲍俎氏”也有改姓鲍的。
鲍叔牙。夏禹裔孙敬叔之子,春秋时齐国大夫。其父敬叔被封于鲍,叔牙开始以封邑为氏,称鲍叔牙。叔牙少时与管仲友善,管仲家贫母老,他常给以资助,遂成莫逆之交。襄公乱政时,管仲随公子纠奔鲁,他随公子小白出奔莒。及襄公被杀,小白得内援回国,被立为齐君,拟任他为上卿。他力劝桓公将囚拘的管仲开释,使之代己位,而以身下之。管鲍之交,世传美谈。鲍姓子孙也就尊这位德行高尚的鲍姓先人为其得姓始祖。
② 清满洲八旗姓保佳氏、瓜尔佳氏等后均有改姓鲍者。
③ 景颇族金别氏,汉姓为鲍;佤族羊布拉氏(亦称尤斯拜氏),汉姓为鲍。
④ 内蒙古东部蒙古孛儿只斤氏后改为鲍姓。
⑤ 今满、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姓鲍的人哪里最多?
当今姓鲍的人以浙江省为最多。
鲍姓是我国常见姓氏,2021年全国总人口约 87 万人,在当今中华百家姓最新排名第 183 位,位于冼姓 之后,屈姓 之前。
当今鲍姓主要分布于浙江、山东、青海、江苏,这四省大约占全国鲍姓总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湖北、安徽、河北、河南,这四省的鲍姓又集中了23%。浙江为鲍姓第一大省,占鲍姓总人口的15%。全国形成了以东部浙苏、西部青海为中心的两块鲍姓分布区。
为什么叫鲍中堂?
先说说中堂的来历吧
唐、宋置政事堂于中书省内,为宰相处 理政务之处,中堂因宰相在中书省内办公而得名,后称宰相亦为中堂。元代沿称。
明代大学士实际掌握宰相的权力,其办公 处在内阁,中书居东西两房,大学士居中,故 称中堂。
清代大学士原系空名,为满足大学士 对权力的要求,往往要管一个部,京官一般有 一满一汉分坐于东西,当中是空的,如有管部 大学士在场,便坐在中间,故亦称中堂。
姓鲍又是大学生或者宰相,自然可以称为鲍中堂。
历史上姓鲍的名人有哪些?
姓鲍的名人有:鲍叔牙,鲍信,鲍超
鲍叔牙,齐国大夫。少年时和管仲友善,后襄公淫乱,随公子小白奔莒,管仲则随公子纠奔鲁。襄公被杀后,小白与纠都回国争夺君位,小白先入即位,即齐桓公。桓公想任以国政,他辞让,荐举管仲执政,使齐国富强称霸。
鲍叔牙,春秋时齐国的大夫,以知人著称。
鲍宣,渤海高城(也就是今河北省盐山东南)人,西汉大臣。
鲍永,上党屯留人,东汉初大臣。
鲍恢,扶风(今陕西省兴平)人,东汉官吏。
鲍信,泰山人,东汉末官吏。任骑都尉、济北相。
鲍敬言,中国两晋之际思想家。
鲍照,字明远,南朝宋著名作家。鲍防,字子慎,襄州襄阳(今湖北省襄阳)人,唐代大臣、诗人。鲍溶,字德源,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鲍慎由,处州龙泉(今属浙江省)人,北宋学者。鲍象贤,字复之,明朝时歙人(今安徽歙县人),曾先后在七省十二任为官。
鲍超,字春亭,后改字春霆,四川省夔州(今奉节)人,行伍出身,清朝湘军将领。鲍俊,广东香山(今珠海市香州区山场村)人,晚清著名诗人、书画家。
鲍叔牙,春秋时齐国的大夫,以知人著称。
鲍宣,渤海高城(也就是今河北省盐山东南)人,西汉大臣。
鲍永,上党屯留人,东汉初大臣。
鲍恢,扶风(今陕西省兴平)人,东汉官吏。
鲍信,泰山人,东汉末官吏。任骑都尉、济北相。
鲍敬言,中国两晋之际思想家。
鲍照,字明远,南朝宋著名作家。鲍防,字子慎,襄州襄阳(今湖北省襄阳)人,唐代大臣、诗人。鲍溶,字德源,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鲍慎由,处州龙泉(今属浙江省)人,北宋学者。鲍象贤,字复之,明朝时歙人(今安徽歙县人),曾先后在七省十二任为官。
鲍超,字春亭,后改字春霆,四川省夔州(今奉节)人,行伍出身,清朝湘军将领。鲍俊,广东香山(今珠海市香州区山场村)人,晚清著名诗人、书画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姓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姓鲍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