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茅坤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茅坤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院中枇杷树是吾妻所植作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出自《项脊轩志》,作者归有光。
归有光(1506—1571年),明代散文家、文学家、古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归有光,又别号震川,自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人,后徙居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并称为“唐宋派”,著有《震川先生集》
军事家茅元仪有什么贡献?
作者:王成伟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武备志》书影)
茅元仪(1594—1640),字止生,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明朝末年著名的军事家、诗人、学者,文学家茅坤之孙,一生著述颇丰,编有兵学类书《武备志》240卷,著录诗文近千卷。关于茅元仪的生平,钱谦益在《列朝诗集小传·茅待诏元仪小传》中有所记载,勾画出茅元仪坎坷激荡的一生,他青年时期继承家学,但屡试不第,醉心于风月,中年时期抵御后金,却屡遭陷害,后被放逐福建,最终忧愤而死。
在茅元仪短暂的人生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他的军事贡献。作为军事家的茅元仪,《武备志》可以说是茅元仪军事研究的结晶,茅元仪的军事贡献基本上也蕴含于《武备志》一书中。茅元仪的《武备志》共分为《兵诀评》《战略考》《阵练制》《军资乘》《占度载》五门,是晚明时期的军事百科全书。明朝末年,北部边疆不断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东南沿海倭患横行,国家内部军队管理混乱,流民问题日益加剧,一系列内忧外患激发了当时文人谈兵的热潮,文人对军事的参与度也得到提高,尤其是茅元仪在进入孙承宗的幕府之后,更是为茅元仪军事才能的发挥提供了平台。在晚明严峻的军事形势下,士人和将领都迫切需要一部军事类的普及读物,而《武备志》的诞生,恰好满足了当时社会上的需求。
(明代倭寇侵扰图)
茅元仪的《武备志》在保存中国古代军事文化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其一,茅元仪收录了部分濒临失传的武器使用方法。在《阵练制》中,茅元仪收录了各种刀、剑、棍等武器的使用方法,同时以口诀和图像辅助,这种图文并茂的解说方式,使后人在理解传统武器使用技法上能够减少误差,更好地传承中国古代兵法。其二,茅元仪的《武备志》保存了大量边疆和民族的相关史料,《占度载》一篇中尤为集中。明朝末年北方边患日益严峻,使茅元仪对明朝与游牧族群的军事冲突格外重视,他对北方九大边镇和朵颜三卫等军事部落的记载十分详细,为后世认识明末的北方军事防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其三,收录了《郑和航海图》,为中国航海史的史料保存作出突出贡献。《武备志》共收录20余页《郑和航海图》,详细记载了郑和下西洋途径的地名、地形和地貌,并绘制出大量航线。图中还表现出郑和的远洋船队是利用“牵星术”进行定位和导航的,可见罗盘导航为郑和的远洋航行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
(《武备志·占度载》书影)
作为军事家的茅元仪,身处内忧外患的明朝,能够敏锐地觉察到中国社会潜藏的军事危机,对北方边患和流民起义问题都有着十分深刻的认识。《武备志》的编纂,是茅元仪军事理论和军事思想的结晶,集中体现了明末知识精英对那个时代的军事问题的总体理解,对明朝末年的军事建设具有很强的实用意义。
参考文献:
1.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2. 任道斌:《茅元仪生平、著述初探》,《明史研究论丛》(第三辑),1985年;
3. 赵娜:《茅元仪<武备志>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所,2013年。
坤和雯组词?
后坤、西坤、坤车、坤轴、坤珍、茅坤、坤仪、坤厚、坤载、坤元、坤舆、坤顺、坤伶、坤育、坤干、坤造、坤角、坤道、坤典、坤德、坤维、坤后、坤策、坤倪、坤灵、坤包、坤枢、坤垠、坤宅、坤隅、坤成、坤牛、坤极、坤旦、坤则、厚坤、坤马、翼坤、仪坤、熊秉坤、坤宁宫、坤角儿,朗朗乾坤、
雯组词有雯华,雯盖,青雯
项羽最成功的一战?
项羽凭借巨鹿之战以少胜多,直接一战成名
明朝学者茅坤认为,巨鹿之战是“项羽最得意之战,更是太史公最得意之文。”在一幅著名的对联,将项羽的破釜沉舟与勾践的卧薪尝胆并列,称:“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也充分说明笃志的重要性。
东汉时期的建安七子分别是谁?
建安七子分别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他们每个人的成就都很高,而且个个都是很厉害的文学家,曾经他们笔下的大量作品都流传于世。建安七子在三国时期比较有名,他们七人的才华在当时没有多少人能够比过他们。
在三国时期,建安七子的名气非常大,在当时的环境下,除了曹魏时期非常著名的曹家父子以外,很难会有人可以和他们一起进行才华较量,建安七子为当时的文学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建安七子在诗、赋、散文等方面都非常的精通,他们七人也被后人称为是三国时期非常重要的文学奠基人。建安七子的文学成就从来不分高低,大家在一起合作都十分的谦虚。
其中在诗赋上王粲的成就要较高一些,他的诗歌富有韵味,他的作品也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在三国时期王粲的作品,可以说是最能代表“建安文学”精神的一种诗歌,不过这样一位优秀人才,最后因染上疫病而去世。
加勒比海盗航海图哪来的?
《茅坤图》(Mao Kun map),也就是《郑和航海图》。
郑和船队人员曾根据自己的航海经验绘制了24幅航海地图,考古发现在美洲加勒比海海底发现了中国古船的残骸、石锚、渔具等遗物。
依据风向和潮汐方面知识,推断出在1421年12月,郑和船队中有9艘远洋帆船在加勒比海海底沉没。而在加勒比海海底发现的古代沉船残骸及散落在海底的石块,其材质、形状与在菲律宾海域打捞起来的中国古船是一致的。这表明郑和船队的海船曾到过、并沉没在那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茅坤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茅坤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