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复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古代复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复姓有哪些?
古代的复兴多集中在一些鲜碑等少数民族之中,像当年的拓跋,还有当年的慕容,尉迟,侯默,宇文, 贺拔,独孤还有像汉族的欧阳,上官,太史,令狐,诸葛和司马等都是属于典型的古代复姓。
古代是指一九一一年之前。目前我国的姓氏就是从古代延续下去的。姓氏起源主要有分封的地点、官职等,复姓是指姓氏中含有襾个及两个以上汉字的姓,古代复姓有司马、上官、欧阳等等
拓跋、夹谷、轩辕、令狐、段干、百里、呼延、东郭、南门、羊舌、微生、公户、公玉、公仪、梁丘、公仲、公上、公门、公山、公坚、左丘、公伯、西门、公祖、第五、公乘、贯丘、公皙、南荣、东里。
东宫、仲长、子书、子桑、即墨、达奚、褚师、吴铭、欧阳、太史、端木、上官、司马、东方、独孤、南宫、万俟、闻人、夏侯、诸葛、尉迟、公羊、赫连、澹台、皇甫、宗政、濮阳、公冶、太叔、申屠、公孙、慕容。
中国有哪些复姓?现在还存在吗?
中国十大复姓依次是:欧阳、太史、端木、上官、司马、东方、独孤、南宫、万俟、闻人
中国至今曾出现过1000多个复姓,如今还有在使用有以下84个——
B:百里
P:濮阳
M:慕容 万俟
D:端木 东方 东郭 东宫 东里 第五 独孤 段干 达奚
T:澹台 拓跋 太史 太叔
N:南宫 南门 南荣 纳兰
L:令狐 梁丘 闾丘 刘傅
G:公孙 公上 公冶 公羊 公良 公祖 公玉 公西 公伯 公仲 公户 公仪 公山 公门 公坚 公乘 公皙 谷梁 谷利 贯丘
H:皇甫 赫连 呼延
J:亓官 夹谷 即墨
Q: 漆雕
X:夏侯 西门 鲜于 轩辕
Z:诸葛 仲孙 仲长 长孙 钟离 宗政 左丘 宰父 子书 子车 子桑 颛孙
C:淳于
S:上官 司徒 司马 司空 司寇 申屠
R:壤驷
Y:宇文 尉迟 乐正 羊舌
W:闻人 巫马 微生
以上按声母顺序排列,此外有一个韵母开头的复姓,也是现存复姓人数最多的一个:
O:欧阳
我国现存的复姓有81个:欧阳、太史、端木、上官、司马、东方、独孤、南宫、万俟、闻人、夏侯、诸葛、尉迟、公羊、赫连、澹台、皇甫、宗政、濮阳、公冶、太叔、申屠、公孙、慕容、仲孙、钟离、长孙、宇文、司徒、鲜于、司空、闾丘、子车、亓官、司寇、巫马、公西、颛孙、壤驷、公良、漆雕、乐正、宰父、谷梁、拓跋、夹谷、轩辕、令狐、段干、百里、呼延、东郭、南门、羊舌、微生、公户、公玉、公仪、梁丘、公仲、公上、公门、公山、公坚、左丘、公伯、西门、公祖、第五、公乘、贯丘、公皙、南荣、东里、东宫、仲长、子书、子桑、即墨、达奚、褚师
现在还存在的
我国的复姓有81种之多,很多复姓我是没有见过和听过的,但是他们是存在的,比如说,我上大学的时候,在年学院名字清单上就见过一些复姓如:完颜、司马、公孙等,所以复姓是真真实实存在的。
复姓在我国有很长的历史记载,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形式之一,可以追溯到皇帝时期。在古代复姓多是由居住地或者是官民演变而来的,比如说因地名而来的复姓有东郭、南门、西门、南宫等复姓,是因居地而得。司马、司空、太史、左丘等复姓都由官民而来。随着时间的更替和演变有很多的复姓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而一些复姓虽仍然存在但是人口数特别的少,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但是都真真实实的存在的。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文明从没有中断过,从上古到中古在到现代,我们的文化一直都存在,且被一代又一代人人们传递下去。其中有的文化可能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还有很多都被人们流传下来,所存下来的文化都有他们各自的历史典故。身为华夏子孙我们应该去了解这种文化,传承这种文化。而复姓作为我们的历史文化,我们应该去了解它们,传播它们让很多的人能够了解学习。
我国现存的复姓有81个:欧阳、太史、端木、上官、司马、东方、独孤、南宫、万俟、闻人、夏侯、诸葛、尉迟、公羊、赫连、澹台、皇甫、宗政、濮阳、公冶、太叔、申屠、公孙、慕容、仲孙、钟离、长孙、宇文、司徒、鲜于、司空、闾丘、子车、亓官、司寇、巫马、公西、颛孙、壤驷、公良、漆雕、乐正、宰父、谷梁、拓跋、夹谷、轩辕、令狐、段干、百里、呼延、东郭、南门、羊舌、微生、公户、公玉、公仪、梁丘、公仲、公上、公门、公山、公坚、左丘、公伯、西门、公祖、第五、公乘、贯丘、公皙、南荣、东里、东宫、仲长、子书、子桑、即墨、达奚、褚师
有,有很多复姓。
总结如下,
两个字的复姓有
1、从官名命名的,如太史、巫马、乐正等 ;
2、以封邑命名的,如令狐、羊舌、段干等 ;
3、以居住地命名的,如 东郭、 南郭和闾丘等;
4、以由职业命名的,如漆雕等;
5、以先祖名字命名的,如公良、公羊和颛孙等;
6、以爵系命名的,如公孙、仲孙等;
7、以族系命名的,如叔孙等;
8、以少数民族改姓的,如拓拔姓和尉迟、 万俟等;
9、以物品名称命名的,如谷梁姓。
三个字的姓氏
三字或三字以上的姓绝大多数都是少数民族的.
阿伏干 (ā fu gān)
阿勒根 (ā le gēn)
阿鹿桓 (ā lu huan)
阿史德 (ā shǐ de)
阿史那 (ā shǐ na)
阿思没 (ā sī mo)
阿勿嘀 (ā wu dī)
阿逸多 (ā yi duō)
拔列兰 (ba lie lan)
白杨提 (bai yang ti)
孛术鲁
布叔满
步大汗
4个字的姓氏
中国古代四字复姓有 569个,常见的有:叶赫那拉,西林觉罗,乌珠穆沁,敖陶格图,鄂齐卓他 ,敖勒多尔 ,果尔勒斯, 克里叶特 ,罕吉拉锦, 黄乌罗特 ,胡尔哈剌 ,爱新觉罗,车勒库车 ,嘉布塔拉,孟勒吉勒 ,那木都鲁, 西尔拉特, 葛勒达苏, 唐乌勒特 ,客烈亦惕 ,孛尔只斤 ,弘吉喇惕 ,满楚古得 杜尔伯特 ,夏日高勒 ,郭尔罗斯 ,帖良古惕
五个字的姓氏
沼兀列亦惕、别勒古纳惕、依尔根觉罗、呼和淖如得、敖勒高努德等共有96个。
还有六七八九十,等等等等字数的姓氏,表示无力(→o←)
古代文豪 复姓?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位列“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正是出于司马迁之手,《史记》曾被鲁迅先生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古希腊著名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被西方人称为“历史之父”,殊不知在我们中国,也有我们中国人眼中的“历史之父”,他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
纳兰,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
上古复姓?
1.轩辕
轩辕(xuān yuán)复姓,是黄帝后代,出自有熊氏,亦称为帝鸿氏。黄帝曾居于轩辕之丘,故而得姓轩辕,黄帝的后代子孙遂称轩辕氏,后周武王伐纣分封轩辕子孙于铸国,改为铸氏。一说黄帝作轩冕之服,教民做衣服,故谓轩辕。又据古代传说,轩辕即天鼋,天鼋变为龙,龙为轩辕部落的图腾,因以得氏。
2.东方
东方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汉族姓氏群体,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300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416位。
“东方”是个古老的姓氏。早在远古时期,上古帝伏羲创立八卦,而他的后代孙仲,世掌东方青阳之令。古书记载,相传他出生的时候,“出于震,位主东方”,即根据八卦图推算是在震位,而震位表示为“东方”,因此,就以“东方”为姓氏。至汉武帝年间,著名文学家东方朔,本姓张,是太昊伏羲氏后裔少昊子张挥的后代,只因出世未三日,其母就病亡,而其父也已逝去多日了,邻居就根据他出生时东方天刚亮,起名为“东方朔”。
而他长大后,名噪一时,东方作为姓氏又得以巩固。东方朔为平原厌次(今山东省陵县神头镇)人,唐代时,东方姓已经成为平原郡的大姓望族之一。历史上的东方姓名人很多,还有东方朔、东方虬、东方显等。东方朔是汉武帝时著名赋作大家,东方虬为唐代史官、诗人,东方显为唐代文学家、开元十八学士之一。宋朝以后,东方氏一族已渺渺难觅。如今在北京、山西、山东、台湾等地有少量分布。
3.司马
司马(sī mǎ):西晋、东晋国姓,中华姓氏之一,复姓。源于西周程氏,故程伯休父为司马氏得姓始祖
以官职为姓。西周始置,司马与司徒、司空并称“三有司”。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一十位。代表人物有:司马懿、司马昭、司马师、司马炎、司马相如、司马光等
司马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司马姓姓氏人口排名第549位,人口2.8万人。
4.北辰
上古大姓,后来慢慢消失。以前杜甫的诗里的“ 遥拱北辰缠寇盗,欲倾东海洗乾坤。“ 里面的”北辰“便是是指北辰复姓,不过在翻译的时候更多的是代指朝廷。还有”北辰“主要有“星辰”和“帝王或受崇敬的人”两层意思。代表人物:和“千古词帝”南唐后主李煜并称的“千古词圣”北辰狂。
东西南北四大复姓古代较多,现今还存在的只有少数,具体如下:
一、古代东西南北四大复姓:
1、东:东皋 东蒙 东灌 东楼 东丘 东王 东方 东里 东宫 东门、东乡、东丹 东郭 东陵 东闾 东关 东阳 东野 东莱
2、南:南宫 南郭 南门 南荣
3、西:西陵 西乞 西钥 西乡 西门 西周 西郭 西方 西野 西宫
4、北: 北宫 北海 北殷 北髦 北人 北附 北郭 北门 北山 北唐 北堂 北野 北乡
二、现存东西南北四大复姓:
1、东:东方、东郭、东野、东门、东宫。
2、南:南宫、南郭、南伯、南容、南门 、南野
3、西:西门
4、北:北堂、北野、北宫
古代复姓女子有谁?
文献皇后独孤伽罗(544年—602年9月15日),河南洛阳人,汉化鲜卑人,北周卫国公、关陇集团重要成员独孤信嫡女,母清河崔氏。十四岁嫁给大将军杨忠之嫡长子杨坚。同年父亲政斗失败被杀,家道中衰,丈夫亦遭权臣猜忌。独孤伽罗保持低调谦恭作风,以期为夫消祸;周隋交替之际,亲自劝勉杨坚定下立隋大计;之后拜为隋王妃、隋王后;隋朝开国乃为皇后。独孤皇后深度参与朝政,终身对隋文帝保持了强烈影响力,于开皇之治功不可没,宫中并尊帝后为“二圣”。晚年主导罢黜宰相、废易太子引发史学界争议评价。隋文帝和皇后夫妻恩爱,“誓无异生之子”,共诞育有十个儿女。
文德皇后长孙氏 (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祖籍洛阳,小字观音婢,其名于史无载。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唐朝宰相长孙无忌同母妹,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八岁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13岁嫁李世民,武德元年册封秦王妃。武德末年,竭力争取李渊及其后宫对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门之变当天亲自勉慰诸将士。之后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13天即册封为皇后。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后为李世民诞下三子四女。
上官婉儿(664年—710年7月21日),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县(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人,祖籍陇西上邽,唐代女官、诗人、皇妃。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韦后同时被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复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复姓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