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英雄人物的故事
1、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1948年5月25日农历六月中山,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农历六月中山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2、怒海英魂邓世昌 邓世昌鼓励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有死而已!”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旗舰“吉野”号。日舰慌忙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被击中鱼雷发射管,鱼雷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年仅45岁。怒海英魂邓世昌由此成为对日战争中的一座永不沉没的海上丰碑。
3、红色故事的英雄事迹朱德的扁担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巾帼英雄赵一曼1935年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
4、狼牙山五壮士:在1941年9月25日的战斗中,他们为掩护部队和民众撤退,坚守狼牙山三面绝壁的棋盘陀,弹尽粮绝后宁死不屈,集体跳崖牺牲。杨靖宇: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他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最终在1936年8月英勇牺牲。
农历节日有哪些?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习俗: 赏月:晚上赏月,祈求团圆和吉祥。 吃月饼:品尝月饼,分享丰收的喜悦。重阳节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习俗: 登高望远:登高赏景,祈求健康长寿。 佩插茱萸:佩戴茱萸,驱邪避灾。在这一天人们还常常祭拜先祖、祈求平安。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祭祖,普渡众生。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赏月,吃月饼。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登高赏秋,饮菊花酒。寒衣节(冬至或腊月初八):穿新衣,吃汤圆。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炖饺子。1除夕(农历腊月三十):守岁,吃年夜饭。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又称乞巧节,是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有观星、祈愿的习俗。1 中元节:(鬼节)农历七月初十五,是祭祀祖先和超度亡灵的日子。1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家人团聚的节日,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1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登高望远、赏菊、佩茱萸的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一览表:除夕(大年三十)、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4月5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夏重五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
你知道中山的哪些传说?
1、永福陵是南宋景炎皇帝赵昰的陵墓。帝昰在景炎二年(1277)农历十二月在井澳坠海吓成疾病,至景炎三年(1278)农历四月十五日在硇洲病逝,不足10周岁(1269—1278),封号为端宗。遗体于五月运往香山(今中山市)马南宝家。六月,宋末行朝移驻新会崖山,遗体于八月再运到崖山。九月初一下葬,称永福陵。
2、民间传说中的八仙 在中国民间,“八仙”的故事广泛流传,而且派生出像“八仙贺寿”、“八仙过海”等家喻户晓的成语。有人还将这些故事串起来,编成了一部《东游记》。
3、中山民间有一个关于歧江的传说:相传60年代有居住在西郊的乡亲,为过上好日子打算偷渡去澳门,一个夜晚,他们来到岐江边,此时木桥未通航,他们在岐江河西岸看到河对岸灯红酒绿,以为就是澳门,立马奋不顾身地跳入江中,游到对岸,上岸才发现只是到了石岐。
中山传信录简介
1、在中国清代,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著作《中山传信录》诞生了。这部作品由徐葆光撰写,他是在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农历六月受命出使琉球,以册封当时的琉球王尚敬为使命。在接下来的1720年农历二月,他结束长达八个月的琉球之旅,回国后,他将这段期间的见闻和经历整理编撰成了《中山传信录》。
2、归乡期间,徐葆光并未停止学术追求,他撰写了《中山传信录》六卷,详尽记录了他在海外的所见所闻,生动描绘了异国他乡的风俗风情。这部作品成为了一段历史的珍贵见证。然而,康熙五十七年后,徐葆光选择在家乡度过了一段闲适的时光。尽管他在官场并未得到进一步的任命,但这并不妨碍他在学术领域的贡献。
3、年康熙第五次下江南,徐葆光献诗而得召见。通过乡试成为举人后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参加会试,并未通过,却受康熙特赐参加殿试。康熙帝选他为一甲第三名即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复姓徐氏。1713年、1715年两次担任会试的同考官。
秋瑾的故事有哪些?
轶事典故 墓葬后记 秋瑾遇难后,无人敢为其收尸,中国报馆“皆失声”,生前好友吕碧城、吴芝瑛设法与人将其遗体偷出掩埋。1908年,生前好友吴芝瑛将其遗骨迁葬杭州西湖西泠桥畔,因朝廷逼令迁移,其子王源德于宣统元年(1909年)秋将墓迁葬湘潭昭山。
秋瑾幼年随兄读书家塾,好文史,能诗词,15岁时跟表兄学会骑马击剑。1896年,秋瑾与王廷钧结婚。王廷钧纳资为户部主事,秋瑾随王赴京。不久,因为八国联军入京之战乱,又回到家乡荷叶。次年在这里生下第二个孩子王灿芝。光绪二十九年,王廷钧再次去京复职,秋瑾携女儿一同前往。
成长故事:瑾幼年随兄读书家塾,好文史,能诗词,15岁时跟表兄学会骑马击剑。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由父母做主与湘潭富绅子弟王廷钧结婚。光绪三十年五月,赴日本留学,同年秋,在上海创办《白话报》,鼓吹妇女解放,提倡男女平等,揭露清政府的腐败。
秋瑾在北京的举动最为人惊骇,她开创了女性进戏院的先河,坐着西式马车去听戏。 秋瑾出生于一个腐败卖国的年代,清朝的腐败导致国家衰败,而她的童年却是优裕和快乐的。她从小就对诗词、小说和传奇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仰慕英雄豪杰,并立志成为这样的人。她的聪颖和才华得到了家人的赞赏。
女子不比男子差---秋瑾小时候的故事女子不比男子差风光绮丽的江南水乡——浙江山阴(今绍兴),是清末爱国女杰秋瑾的 故乡。秋瑾的家庭封建气味很浓。她的爷爷、爸爸都做过官,张嘴闭嘴离不开 封建礼教的陈词滥调。
杀功臣出名的朱元璋,为何信国公汤和能够善终?
1、第五,懂得自污,授人以柄。汤和在朱元璋面前,从来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谋私但却不结党,朱元璋为他建造的府邸,也欣然接受,汤和甚至纳了一百多个妾,还常常因酒误事,甚至朱元璋因此将他饮酒误事的事刻在了信国公世袭凭证上。这样的人即使造反,也不会有人给跟随,这也消除了朱元璋的忌惮。
2、汤和于1326年出生在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孤庄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和朱元璋不仅是同乡,而且在一条小街上长大。童年的汤和有壮志,在嬉戏玩耍时,喜欢统率群童,练习骑马射箭。成年之后的汤和身高七尺,举止洒脱,沉稳敏捷,善于谋略。
3、核心提示:朱元璋当了皇帝便大杀功臣,惟独有个信国公汤和活了下来,可他的机警和自律,能急流勇退,不贪恋权势,所以保全了自己和家人。伴君如虎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历朝如此,明代尤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