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诗经取律所名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诗经取律所名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写对联和写诗在构句修辞等方面,有什么具体区别?
感谢有幸来回答此问题!
对联和诗(这里单指格律诗)都是以固定的短句形式,来表述一个现象或某种情绪。以凝练的文字,丰富的内涵,错落的句式,跌宕起伏的韵律,展现一种传统文学形式的魅力。在构句和修辞方面,对联和律诗有很多相同或相近之处,初学者很容易混淆。需要爱好者创作过程中慢慢消化理解。
对联,顾名思义,是一种特有的汉语言文学形式,对联的起源早于律诗,是从“桃符”衍生发展而来。桃符从周朝时就被人们挂在门上驱邪降魔,到了五代时期,桃符上就开始出现文字,即是联语。明代时期,民间对对子的习俗开始流行,从此,人们就称这种联语为对联。
对联是具有格律的典型性文体,如果不符合联律基本要求,就不能称其为对联了。
对联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词语的对仗工整,还有声律的协调。每副对联都是由上联和下联两部分组成(也有习惯叫上句下句,在征联时也有称出句对句的)。上下联一定是对立统一相互关联,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必须遵循。这是对联最基本的特征。
对联的字数要上下句相等,一些特殊的长联,在句数上也必须上下相等。在上下联句法、结构、相对应的位置之上,遣词造句时所用的字词,也必须要选择相同的词性。
在对联的结构对应方面,句子所选用字词的构成以及使用词意的相配合,还有在修辞手法上的运用,也要做到上下联的平衡。
对联中的节律对拍,是决定一副对联读起来是否流畅和辙的关键,就如音乐和戏曲的表演中,讲究的“有板有眼”一样,要做到对应结构的节律呼应,否则,再有内容的句子也会失色。
对联的平仄对立,是对联的又一个不可忽视的要求。对联用词组句时,要按节奏来安排平仄交替,在上下联相对应的节奏点位置上,所选用的字平仄要相反。关于平仄字的区分,还有很多内容,在此暂不一一赘述,可以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在“今平古仄字对照表”上找答案。在今韵中,可以简单记忆为汉语字典中所标注的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如分不清今平古仄,特殊需要时查表。)
对联的上下句要仄起平收,这也是对联区别玉其它格律句子的特征,如果违背了仄起平收的规则,就和打油诗无异了。这是不应该犯的错误。
对联一般使用两种韵,即是古韵和今韵。但在一副对联里古韵今韵不可以混用。如果使用古韵,一定要注明,如果不注明,既默认是今韵。
对联上下联语句的平仄结构,大多使用马蹄韵,就是两个字(音节)或是一个字(音节)为一个节奏。
对联还有更多的规定和忌讳,比如“合掌”,“不规则重字”,上联“三仄尾”,下联“三平尾”,这些都要在对对联中注意。
律诗和对联有着很多相同之处,最明显的就是七律的颈联与颔联,其句式与要求基本与对联一至。许多名联就摘取于七律之中。比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鲁迅先生七律里的句子。相对而言,律诗的构句修辞要求没有对联严格,在某种程度上,更能体现出其表现的灵动性,一些清规戒律不再是爱诗人的桎梏。
关于对联和诗的构句修辞异同问题,体现在方方面面,不是三言两语就说的太清楚,因为对联和诗就如一对孪生兄弟,从表象上看,你既像我,我又像你,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关联。但无论如何,两者都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沉淀出的文化瑰宝,是汉语言文化的精髓,我们除了为之骄傲之外,更要继承和弘扬。
以上仅为本人在对联学习创作中的一点浅显的体会,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问题,在此真诚希望各位老师给予点拨。
谢谢!
对联指的是对仗的联句,诗则是有形式约束、相对精炼的文体。对联通常只有一句,字数不限,但是出句和对句需要字数相等,并符合对仗规范。诗分为古体诗和今体诗,今体诗格式更为严谨,主要在形体、字数、韵脚、平仄、对仗、主题上有要求。然后两者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对联和诗息息相关,比如律诗的颔联和颈联拿出来就可以作对联用,善诗者善对,对联和写诗可以相互启发灵感。总之,对联形式简单,信手拈来,更适合两人之间消遣作乐,而诗记录诗人所见所感的同时,更像是表达自己的艺术品。
写对联和写诗(指格律诗)在构句修辞等方面的具体区别如下:
首先来看构句的不同:一首格律诗,每句字数相等,排列整齐。如五绝七绝,这里拿七绝来说,每一句7个字,共4句28个字;再如五律七律,这里拿五律来说,每一句5个字,共8句40个字。律诗就是句与句之间的平仄安排不是相对就是相粘。而对联就不同了,上下两联字数要求相等,却没有句数和字数的硬性规定,不仅在文字选择上具有较大的自由度,而且上下联之间一般也没有平仄相对相粘的限制。
其二,对联和律诗的押韵不同:一首诗的韵脚用字只能在一个韵部内挑选,如韵脚是ao,那么只能在此范围之内选韵。可对联不严格要求押韵,所以不受韵部的限制,几乎所有汉字都可作为选择对象。
其三,对联和律诗的语言特点不同:对联既可以用诗的语言,也可以用散文语言,还可以用俗语、谚语、成语、口头语至俏皮话,而律诗是由押韵的律句组成。
其四,对联和律诗体现在句中词性宽严要求不同:律诗的对仗,在词性要求上是十分严格的,除上下句相对部位用语必须词性相同外,甚至还有一些细化要求,如名词相对,要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动物名对动物名,植物名对植物名,方位词对方位词,数量词对数量词,等等。对联在对仗上的词性要求较之于律诗则要宽松些。语法上古已有之的词性互用,律诗允许,对联自不必说。即使是一些非常明确的不同词性之间的对仗,对联中也时有所见。
其五,对于句中出现同样的字处理不同:一首律诗中,颔联的同字不能再在颈联中出现。对联却不同,同一个字,不仅可以在本边各句中反复出现,而且可以在上下联两边错位出现。最大的不同点是,律诗绝对不允许同一个字处于对仗上下句的同一位置上,即不允许同位重字。
对联,又名楹联、楹贴,俗称:对子。它是汉语特有的一种述物抒情的艺术形式,是中国诗词的衍生物,亦可视为中国诗词的一个门类,属格律诗的范畴。
对联的种类繁多,有春联、贺联、挽联、增答联、励志联、婚庆联、名胜联、宅第联、中堂联、店铺联,等等。
其形式,大同小异,主要是:
1、上联与下联的字数要相等,内容要相关。
2、讲究对仗整齐,节奏一致。
3、要求上联以仄声收尾;下联以平声收尾。
4、字数,句数不拘。可以一两字到数百上千个字;句数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
5、对联词语的对仗规矩与格律诗的颔联、颈联相同。
注意:对联与格律诗不同的地方(区别)是:对联不用考虑押韵。
比如:《济南小沧浪亭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上联仄声收尾)
一城山色半城湖(下联平声收尾)
(不用押韵)
解答至此
记着关注“百味写春秋”哟 谢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诗经取律所名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诗经取律所名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