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李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李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南汉山城历史事件?
朝鲜史称:丙子胡乱。
丙子虏乱又称丙子之役指的是1636年至1637年之间清军入侵朝鲜的事件。这是后金第二次入侵朝鲜,在韩国史书中又被称为丙子胡乱。丙子胡乱又与之前发生的丁卯胡乱统称为丙丁虏乱。此后朝鲜成为清朝的藩属国,接受清朝的册封,朝鲜断绝与原宗主国明朝的关系,朝鲜使用的年号由明朝年号改为清朝年号。朝鲜仁祖以其长子李溰、次子李淏赴清朝作人质,朝鲜向清朝朝贡。朝鲜虽然屈服于清朝的统治,但朝鲜人对清朝非常反感,称呼清朝为“胡虏”。这种敌对的称呼和态度,在《朝鲜王朝实录》中比比皆是。“丙子之役”,不仅解除了清的后顾之忧,粉碎了明的东江防线。从此朝鲜不再支持明朝,却派兵、运粮参加对明战争,因此清的军事实力大增。总之,皇太极通过“丙子之役”,既控制了朝鲜,又削弱了明朝。
皮皮鲁电影有几部?
两部,《皮皮鲁与鲁西西之罐头小人》是由北京皮皮鲁总动员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等制作的喜剧科幻影片。该电影根据郑渊洁作品改编,由于飞导演兼编剧,由洪悦熙、庄则熙、于书瑶、温淳棣、刘向卿、李淏东、朱近桐、田雨、刘一莹、白瑶等人主演,于2021年9月30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影片讲述了皮皮鲁与鲁西西这对兄妹在结识了五位罐头小人后,使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启了一系列奇幻冒险趣事。
清朝入关后,明朝属国朝鲜是如何实施“反清复明”活动?
作为中国明清两朝时期最为重要的附属国,朝鲜对待明清两朝的态度确实迥异的,明朝将朝鲜列为不征之国,两百多年时间从未主动侵略过朝鲜,并且壬辰倭乱日本大举入侵朝鲜之时倾全国精兵援朝,将处于灭国边缘的李氏王朝救回,此举为李氏王朝之后历代国王称赞为“再造之恩”。朝鲜君臣对待明朝一直奉行着“事大主义”,对中华文明无限仰慕同时也对明朝政府毕恭毕敬。
相比明朝与朝鲜之间的关系,清朝和朝鲜的关系就要复杂的多了。清朝在建立统一的过程中不仅两次入侵朝鲜,还迫其两次签订城下之盟,虽然被打服,但是朝鲜君臣和知识分子对清朝却始终持有轻蔑甚至敌视的态度,甚至还曾妄图称清朝内乱而实施所谓的反清复明活动。
清朝初年对朝鲜王朝的两次入侵:
清朝在入关之前对明朝的一系列军事打击中,始终希望能够拉拢作为第三方的朝鲜站在自己这边,与清朝共同反对付明朝,就如同满洲人成功的拉拢了蒙古诸部统统打击明朝一样,清朝也希望朝鲜李朝能够在自己灭亡明朝的过程中出一份力,但是朝鲜李朝毕竟不同于蒙古部落,蒙古和明朝是二百多年的世仇,而李朝则沐浴了大明两百多年的皇恩浩荡。昔日蓄谋已久兵强马壮的丰臣秀吉的两次突然入侵让两百年不知战争为何物的李氏王朝措手不及、八道尽丧,朝鲜国王带领王族和大臣逃到了中朝边境,朝着北京的方向叩拜大明天子,祈求速发天兵拯救朝鲜,当时的明朝统治者万历皇帝看看破了日本的企图占领朝鲜进而略明朝的企图,所以前后两次,历时七年,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援助朝鲜,最终将入侵朝鲜的日本势力击溃,朝鲜全境得以光复,朝鲜李氏王朝上下因此对明朝感恩戴德,视其为再生父母。然而仅仅过了二十多年,随着女真势力的再度兴起,努尔哈赤在东北地区建立了后金王朝,随着不断地倾略扩张,后金逐渐占领了东北的大部分领土,特别是在女真人的势力进入辽河流域以后,后进的版图横在了明朝与属国朝鲜之间,清朝政府在与明朝的博弈和较量中一直希望作为第三方的朝鲜能够站在自己这边,无奈朝鲜是明朝的铁杆粉丝,不仅没有协助清朝对付明朝,反而在萨尔浒大战中派出了一万士兵援助明朝。朝鲜王朝的一系列忠于明朝对抗清朝的态度最终激怒了新兴的清朝,皇太极继承汗位后,打动了第一次侵朝战争,后金天聪元年,皇太极以二贝勒阿敏为主将,率军攻朝,后金军队进入朝鲜境内后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下朝鲜重镇义州、定州、郭山、安州、平壤、黄州、平山诸城,朝鲜国王李倧逃往江华岛。至此后金军对大获全胜,李朝君臣被迫与后金定立城下之盟,后金与朝鲜议和,结成盟誓后撤退。此役因发生与旧历丁卯年,因此被朝鲜官方史料称之为“丁卯胡乱”,也称丁卯之役。
战后的朝鲜与后金成为兄弟之国,李朝向后金开市并缴纳岁币。但朝鲜并未因此断绝与明朝的宗藩关系,朝鲜虽然嘴上说服,实际却口服心不服,朝鲜君臣依旧对清朝采取了敌视态度,也正因为如此,九年后,已经改国号为大清的后金,再次攻打朝鲜。这是清朝第二次进攻朝鲜,史称丙子胡乱。刚刚改元称帝的皇太极亲自统帅十万大军亲征朝鲜。清军渡江后,充分发挥了野战之长,对于朝鲜坚固的城墙放弃不攻,而是率军一路长驱而南,仅仅用了十二天便抵达朝鲜王京汉城之下,此后 朝鲜断绝与原宗主国明朝的关系,成为清朝的藩属国,并且接受清朝的册封,朝鲜使用的年号由明朝年号改为清朝年号。朝鲜国王仁祖以其长子李溰、次子李淏赴清朝作人质,朝鲜向清朝朝贡。朝鲜虽然屈服于清朝的统治,但朝鲜人对清朝非常反感,甚至敌视,他们私下里称呼清朝为“胡虏”,称呼清朝皇帝为“胡皇”。这种敌对的称呼和态度,在朝鲜君臣内部朝野上下比比皆是。
朝鲜王朝对待清王朝的矛盾态度:
公元1644年,明朝灭亡,清军入关,开始逐步统一中国,此时的朝鲜虽然表面上臣属清朝,到那时私下里依然心向大明,因而在清军南下消灭明朝残余势力的时候,朝鲜却积极与南明数个政权暗自联络,企图南北夹击清朝,以图恢复明朝,但是朝鲜虽然嘴上义愤填膺,但是并没有轻举妄动,眼见南明数个政权相继被清军灭亡,朝鲜企图光复大明的美好愿望只能暂时搁置,然而朝鲜军称对此依然持有乐观态度,他们坚信“胡人国运不过百年”这一宿命论,认为清朝的通知不会长远,对朝鲜有着再造之恩的明朝还会回来。康熙年间爆发的三藩之乱让志在恢复大明江山的朝鲜君臣看到了希望,朝鲜甚至派出了使臣联络吴三桂等人,还积极奔走于各据台湾的郑氏集团,甚至渡海联络日本,企图多方联合共同推翻清朝,光复大明,朝鲜甚至组建了一支十万人组成的北伐军,预备称清朝内乱之时渡江北伐,袭击北京。清朝警觉到朝、日、南明残余势力和三藩联手组成军事同盟的危险,于是派遣密使前往朝鲜核实情况。结果查明朝鲜与日本素和好,奏折不实,但是康熙皇帝仍下诏斥责朝鲜国王。随着三藩叛乱的被平定和日后的台湾光复,清朝基本上完成了对中国主要地区的统一,并通过不断的改革和还和民族矛盾走向了大治,出现了盛世,而一直以恢复明朝为己任的朝鲜李氏王朝则由于财政困难,军备薄弱,北伐大计难以实施。朝鲜反清派期望的汉民族武装反抗、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局面一直没有实现。朝鲜一方面对清王朝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而另一方面却对日益强大的清王朝束手无策,这种矛盾的心态贯穿整个清朝前期。
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南明最后的残存势力灭亡,朝鲜的光复大明之梦彻底破灭,但是朝鲜国内仍然奉崇祯年号,并拒绝使用清朝皇帝的年号,以示忠于明朝。朝鲜没有介入中国内战,也没有铤而走险联合日本跨过鸭绿江入侵东北地区,冒犯正处于全面上升和旺盛时期的新兴清王朝。这对于朝鲜来说也是非常明智且幸运的。否则,以卵击石的朝鲜将一定会陷入兼并灭国的悲惨下场。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清朝入关前,朝鲜已经被清朝打垮过两次,特别是1636年清军攻入朝鲜,围困朝鲜国王仁祖李倧于南汉山城,朝鲜最终屈服,跟清军签订城下之盟,朝鲜向清朝称臣、派送王子到沈阳当人质,逢年过节定期派使者向清朝进贡等。朝鲜已不是明朝的“属国”。
南汉山城,修建于1624年,位于首尔东南约25公里的山中,因离京城近,地势险要,是朝鲜国王避难的绝佳场所。
1644年崇祯自杀,清军入关,朝鲜方面听到这个消息后,身为清朝的藩属国的朝鲜,却举国上下因明朝的灭亡而悲恸不已,《仁祖实录》记载,“闻此报,虽舆台下贱,莫不惊骇陨泪”。
《朝鲜王朝实录》是朝鲜李氏王朝官方主持编写的历代国王的编年史,用汉语文言文书写,纪录了朝鲜李朝前后500多年的历史。
1649年,仁祖病死,世子李淏即位,是为“孝宗”国王。孝宗在1636年清军攻入朝鲜时被俘,此后一直在沈阳当人质,直到1645年其兄长世子李溰突然暴毙后,由仁祖向清朝求情,才放他回来。
因此孝宗对清朝充满了仇恨,当上国王后,就密谋所谓的反清复明,不过都是些嘴炮罢了,真干,他是没这个能力,也没这个胆量的。
1649年11月,他即位后,就把主张依靠清朝的重臣金自点罢免,起用一批主张反清复明的人,如金尚善、宋时烈等,结果金自点向清朝告发了孝宗的密谋,清朝派人来调查,孝宗被吓得立即罢免了金尚善等人,此后几年都不管再乱想什么反清复明了。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所藏宋时烈画像,宋时烈是朝鲜历史上有名的儒家学者,一生坚持程朱理学,是朱熹的死忠粉。在政治上,公开宣扬“大义名分论”,主张反清复明,受到孝宗重用。后因得罪孝宗的儿子肃宗国王而被赐死。
直到1658年,孝宗再次起用宋时烈,并跟宋时烈一起制订了一个“北伐计划”,提出:
养精炮十万,爱恤如子,皆为敢死之卒,然后俟其(清朝)有隙,出其不意,直抵关外,则中原义士豪杰,岂无响应者乎?
孝宗和宋时烈这个用十万炮兵攻占辽东,然后等着中原豪杰群起响应的嘴炮计划,一看就不靠谱,朝鲜大臣黄景源说:
吾固将为明天子恢复中原,天下之士孰信而孰应之邪?
意思是说,我们虽然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但是天下人会不信是值得怀疑的。他接着说,朝鲜起兵之后,“虽入辽阳,辽阳之民不为清人力战而固守者,余未之信也。”黄景源到是很清醒,朝鲜人真打过来,清朝的汉人恐怕也会起来保家卫国,绝不会因为你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就会站到朝鲜人一边的,所谓中原豪杰群起响应,完全是孝宗的意淫罢了。
1659年,孝宗病逝,这个嘴炮北伐的反清复明计划也就胎死腹中了。他反清复明的主张真正有所行动的,大概只有即位之初时规定的墓志碑文不用清朝年号而用明朝年号了,而这个反清复明的举动,其实也只耍耍嘴皮子而已。
明朝灭亡以后,朝鲜境内仍然有大量的以崇祯年号纪年的碑刻,所谓崇祯纪元年四己巳,就是指1644年的第四个己巳年,也就是1869年!这时离明朝亡国已经200多年了。
大明崇祯九年,也就是公元1636年。正月,刚刚称帝不久的皇太极兵临南汉山城,朝鲜君臣终于抵挡不住,向清朝皇帝皇太极三叩九拜,并且上交了明朝赐予的印绶。
从这一刻起,朝鲜再也不是明朝的藩属,而变成了清朝的附庸。仁宗的世子李溰和次子李淏还做了人质。8年后,大明彻底亡国,朝鲜再也回不到从前了。在中国大陆,反清复明的斗争一直持续到了清末,可你知道吗?朝鲜人也曾经梦想反清复明,但最多只是想想罢了。
孝宗的雄心
几年后,世子李溰回国,但他是一个“亲清派”,这让朝鲜国内很多人不满,因为他们的心中一直向往大明,结果李溰回国两个月,就莫名其妙地死了。有人认为是病死的,而有人则认为是被人下毒害死的。这事儿最后就不了了之了。
顺治六年(1649年),朝鲜仁宗去世,次子李淏继位,史称孝宗。这位孝宗和他哥哥完全相反。他也在清朝境内当过八年人质,但这只增加了他对满清的仇恨。在他的主导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清复明”运动展开了。
首先,孝宗清理“亲清派”大臣;然后扩充军队编制,修建城堡,打造兵器,检阅军队;最后孝宗还制订计划,要组建十万精兵,跨过鸭绿江,直扑北京,等待全中国的义士来响应。
但是朝鲜经历多次战争后,当时的实力已经无法实现这个雄心了。
有趣的是,朝鲜虽然没有实现“反清复明”,倒是被迫与清朝一起讨伐过沙俄,还是两次,呵呵。
顺治十六年(1659年),孝宗病逝,年仅41岁,他的北伐大计也就成了永远不能实现的美
梦。
显宗的努力
后来继位的是显宗李棩,他也继承了李溰的衣钵。经常派间谍刺探清朝情报。为了打倒清朝,他还试图和日本人联合起兵。不过日本人在万历年间被打怕了,再也不愿意折腾这事儿了。显宗又与台湾的郑氏家族多方联络,试图颠覆清朝,也都无果而终。
三藩之乱时,显宗认为机会来了,结果朝内炒成一团,最终也是无果而终,不久显宗就去世了。只有34岁。
肃宗的不合作
与自己的父亲相比,肃宗就务实得多。虽然他继位时只有14岁,但深知大清已经站稳了脚跟,现在的朝鲜已经无力回天了。肃宗干脆就选择一个不合作的方案。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肃宗带领大臣们举行了“崇祯皇帝殉国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会上深切缅怀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对朝鲜有大恩的皇帝万历和末代皇帝崇祯。后来,对这三位皇帝的祭祀更成为每年一度的固定仪式。更为夸张的是,朝鲜内部的公文、书信,一律使用崇祯年号。对于大清皇帝,背地里直接称之为“胡皇”,把清朝使者叫做“虏使”。
另外,肃宗一直减少与大清的各种交流,关系极为冷淡,不过清廷也不太在乎这个藩属国。
朝鲜无法实现“反清复明”的目标的原因,除了实力不济外,他们内部的斗争也是非常激烈的,造成了极大的内耗。所以说,朝鲜的“反清复明”在一段时间内,也只是计划,根本没有付诸实施,随着时间的流逝,朝鲜也就淡然了,而清廷也没有什么要求。
他们动用了一种叫嘴炮的超级武器。
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明杨镐四路进攻后金,爆发萨尔浒之战,朝鲜派兵一万由都元帅姜弘立率领助明,结果战败投降,此后朝一度宣布中立,但不久因王位更迭而再度附明,资助驻守皮岛的毛文龙抗击后金,为此导致后金天聪元年(公元1627年)八旗攻朝的“丁卯战争”,结果超方战败,被迫与后金结为兄弟之国,约定互不侵犯,停用明朝年号,向后金进贡;清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皇太极已自己业已称帝为由,要求朝称臣、跪拜、朝贺,遭拒绝,导致丙子战争爆发,清军十万攻破朝都城和王室避难的江华岛,围困朝君臣于南汉山城,迫使朝君臣“青衣出降”,向皇太极行君臣大礼,答应了清方称藩、与明断交、二子入质、岁贡、助攻皮岛、禁止增修城垣和处决主战官员等几乎全部条件,此后朝多次被迫出兵协助清军攻明。
自此直至甲午战争爆发,朝在台面上从无忤逆清朝,直至顺治元年(1644年)都不得不一年四次朝贺(此后改为一年一次),自崇德二年(1637年)至光绪七年(1881年),清朝敕使抵朝多达161次之多。
但从王室到士大夫对此都颇感羞辱,因此私下里经常嘴炮隆隆,传递各种清廷负面小道消息,私下里也偷偷使用崇祯年号——但嘴炮毕竟不是炮,也不敢当着清方人员的面放,否则再来一次“丁丑下城”可不是闹着玩的。
顺便说,清军入关是1644年,而从法律意义上朝自1636年就已经是清的属国了,反清复明?您在开什么国际玩笑。
在反清复明这件事上,朝鲜人的热情一点都不比天地会差,毕竟天地会也就是一个大型黑帮,大家之间彼此都不认识,还得说“地振高冈,一派溪山千古秀;门朝大海,三河合水万年流”这种黑话来互相辨别,所以一直做不成啥大事。而李氏朝鲜是一个实打实的政权,虽然这个政权菜得不行,一个月就能把王都给丢了,但是也曾试图反清复明。那么李氏朝鲜为啥看不起清廷,而它到底做了啥来反清复明呢?
(1)自诩“小中华”的李氏朝鲜
建州女真一开始是小部落,不仅大明看不起他,朝鲜也是,甚至朝鲜人还经常去抢劫他们。但是随着建州女真的崛起,大明逐渐应付不了这个女真势力,于是决心清剿女真势力,于是著名的萨尔浒大战就发生了。作为大明属国的朝鲜,也来参战,但是当时主政的朝鲜国王是光海君,这哥们要求朝鲜人出工不出力,甚至还放任朝鲜人投降女真了,其实大明信朝鲜人的战力就是搞笑。
不过作为朝鲜国君,对大明阳奉阴违,使得光海君成为朝鲜人痛骂的对象,朝鲜王室和士大夫骂他“忘恩背德,罔畏天命,阴怀二心,输款奴夷”,甚至这也让他在宫廷政变中被废,于是奉大明为正统是朝鲜的政治正确。谁不“尊明攘清”,谁就不配做朝鲜王。
但是这样尊明的国策在建州女真以及后来的清廷面前啥也不是,在1627年,朝鲜人被皇太极手下的阿敏一阵报答,十几天就丢掉了平壤,也就是“丁卯胡乱”。后来在1636年,满清集团举行开国仪式,但是朝鲜这个时候摆架子,非但不来朝贺,还连清廷的使臣都不接待,于是皇太极觉得这伙人太没有礼貌了,于是御驾亲征,也就是朝鲜史上的“丙子胡乱”。在这场战争中,朝鲜十二天丢了王都,然后朝鲜的仁祖国王都被困在南汉山城上,韩国人还拍了一部《南汉山城》。最终朝鲜人屈服了,转向清朝称臣,还将世子送去沈阳当人质。
而大明确实像个大哥,崇祯在听说朝鲜人被女真围住痛打的时候,当即命令总兵陈洪范叫人,要调集“各镇舟师赴援(朝鲜)”,赶走女真人。但是到后来直到朝鲜已经跪了才拉倒,但是他也没怪朝鲜投降,只是责备陈洪范速度太慢了。后来朝鲜人知道了,感动得不行,朝鲜英祖国王说“清兵满辽阳,流贼遍布中原,然犹欲涉海出师,远救属国。中夜念此,不觉泪下”。后来朝鲜人建了一个“大报坛“祭祀崇祯和明太祖、明神宗。
(2)反清复明成虚话
到了清廷入主中原之后,朝鲜这种战五渣的势力也被原谅了,到了1649年,在沈阳当了8年留学生的朝鲜世子回家继承王位,对,他们家真的有王位要继承,也就是朝鲜孝宗国王。这哥们估计在沈阳没少被女真人欺负,心里很火,于是对清廷恨之入骨,于是想着反清复明,这哥们一边启用反清人士,一边花重金扩军备战,但是朝鲜军队的水平,倒不是咱们看不起他,只是他支楞起来过吗?不过朝鲜孝宗还是计划“故欲养精炮十万,爱恤如子,皆为敢死之卒,然后待其有衅,出其不意,直抵关外,则中原义士豪杰,岂无响应者!”不过孝宗本来计划在1661年起起兵北伐,不过他在1659年就没了,所以根本没有机会。
当大清遭遇吴三桂造反,朝鲜内部也打算趁乱起事,国内群情激愤,但是没想到当时的朝鲜王显宗突然死了,换上了一个13岁的肃宗,于是朝鲜北伐的机会又没了。接着大清坐稳了中国之主的位置,彻底成为了正统,所以朝鲜人只能老老实实地做附庸,虽然心里还有反清复明的想法,用着崇祯年号,但是他们的表现就是孝顺大清,所以大清使臣在朝鲜是人上人,就是一个小官袁世凯去了都能比朝鲜王还威风,甚至还跟朝鲜的明成皇后传出绯闻。
(3)结语
总而言之,李氏朝鲜作为大明的属国,够孝顺了,它只是单纯的胆子小和没本事而已,不过对于一个小国,我们不能苛责它什么,毕竟大明儒士们都不肯为大明而死。一个藩属朝鲜为了活下来,跟大清卑躬屈膝,那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我是蓝白旗帜,如果喜欢,欢迎关注我。
李氏朝鲜大王表?
明属时期(1392-1637)朝鲜太祖 李成桂朝鲜定宗 李芳果朝鲜太宗 李芳远 朝鲜世宗 李祹 朝鲜文宗 李珦 朝鲜端宗 李弘暐朝鲜世祖 李瑈 朝鲜睿宗 李晄 朝鲜德宗 李暲 朝鲜成宗 李娎 燕山君 李隆朝鲜中宗 李怿 朝鲜仁宗 李峼 朝鲜明宗 李峘 朝鲜宣祖 李昖 光海君 李珲 朝鲜元宗 李琈 朝鲜仁祖 李倧 清属时期(1637-1897)朝鲜仁祖 李倧 朝鲜孝宗 李淏 朝鲜显宗 李棩 朝鲜肃宗 李焞 朝鲜景宗 李昀 朝鲜英祖 李昑 朝鲜真宗 李緈 朝鲜庄祖 李愃 朝鲜正祖 李算 朝鲜纯祖 李玜 朝鲜翼宗 李旲 朝鲜宪宗 李奂 朝鲜哲宗 李昪 李熙 大韩帝国(1897-1910)朝鲜高宗 李熙 朝鲜纯宗 李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李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李淏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