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罗隐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罗隐简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罗隐和谁称为三罗?
三罗是唐末罗隐、罗虬、罗邺皆以诗名时号。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 罗虬 辞藻富赡,与宗人隐、邺齐名。 咸通乾符中,时号三罗 。”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罗邺》:“ 邺尤长律诗,时宗人隐、虬俱以声格著称,遂齐名,号三罗 。”
罗隐的字和号?
罗隐,字昭谏,号江东生。
生卒年为833—909,唐代诗人,余杭(今属浙江杭州)人。
举进士不第,以诗文名于当世,镇海军节度使钱鏐辟为掌书记,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有文集。
罗隐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罗隐(833—910年1月),性别男,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晚唐文学家。
大中十三年(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十二月十三日(910年1月)去世,享年77岁。
唐罗隐的蜂属于和动物有关的吗?你怎么看?
我认为唐罗隐的蜂属于和动物有关。因为蜜蜂是昆虫,昆虫属于动物。昆虫属于动物,是昆虫纲的小型节肢动物。成年期有三对足,体躯由一系列环节组成,通常具两对翅。昆虫是动物界中无脊椎动物的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动物。
《蜂》-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头来是在为谁忙碌,又想让谁品尝香甜呢?
【赏析】:此诗是晚唐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寓理诗。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前两句写蜜蜂的生存状态,在山花烂漫间不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相当大的施展本领的空间。“不论”“无限”,蜜蜂在辛勤劳动中“占尽风光”,简单写来看似平平无奇,纯行直白,几乎是欣赏、夸赞的口吻,实则是匠心独运,先扬后抑,为下文的议论做出了铺垫。后两句紧乘“蜜蜂”这一意象,把它象征的“劳动者”意象加以引申、扩大,发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一声叹息。同时也提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已采的百花酿成蜜,辛辛苦苦的劳作终于有了可喜的成果,话锋一转,这般辛劳到底又是为了谁呢?在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里,为的正是那些不劳而获、占据高位、手握重权的剥削者,此中的讽意不言而明。罗隐生于太和七年(公元833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对当时考试制度、当时朝廷的失望,以及在这样的情绪下,看见人民辛苦劳作在田间地头与部分朝廷官员不劳而获这样相对立的情景而产生的愤懑,大致是罗隐作出这首讽喻不劳而获者的《蜂》的原因。
我认为这首诗不单单写的是“蜜蜂”,还写了那些默默奉献的人。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我常常把这首诗教给学生,告诉他们,这是一首赞美老师的诗。“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此诗,典型的咏物诗,托物言志。表面上说蜂这种动物,实际上说的是人。这可以结合他的生平来分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
他生于公元833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去世,享年77岁。
他的代表作之一,就是《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首诗表达的是罗隐对辛苦劳动的人,自己享受不到劳动成果,而不劳而获的人,却锦衣玉食的一种暗讽和厌恶。蜜蜂采蜜,就像劳动人民劳作一般。
青年时赶考,路上结识青楼女子李云英,能吟诗作赋,两人互献衷肠。但是,一别就是12年,一事无成,却才华横溢的罗隐,看到李云英依然再等他。自己是“穷困潦倒”,却得到“真爱永恒”,两人结为连理,相伴终老。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唐末黄巢起义后,就是那位吟诵了《不第后赋菊》的黄巢发动的叛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张艺谋导演拍摄过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也是借鉴了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故事。
罗隐隐居安徽青阳县九华山。55岁的时候,回到家乡,在吴越王钱镠手下,做了小官。卒于77岁,公元909年,此时中国历史已经进入到五代十国。
人生充满着坎坷,好在有李云英相伴,也是一大慰藉。
毛主席圈点最多的诗人,既非李白,也非杜甫,而是那个一生怀才不遇,满腹牢骚的晚唐诗人罗隐,毛泽东共圈点他的诗歌达九十多首。
毛主席曾说:“司马迂的《吏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不是因为稿费、版税才写的,《红楼梦》、《水浒传》也不是因为稿费才写。这些人是因为有一肚子火才写的。”
而罗隐“一肚子火”的诗不但数量众多,而且质量上乘。“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以蜂比喻穷苦百姓辛苦一生,挣扎一生,却难得温饱,这两句愤慨世道不公的名句就出自他的手笔。
他的《自遣》:“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看似颓废失意,但骨子里是对世道不公的强烈抗议。
罗隐主要作品?
罗隐,中国唐代文学家,(生于833年2月16日,死于910年1月26日),原名横,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罗隐作品《蜂》,《自遣》,《雪》,《鹦鹉》,《赠妓云英/嘲钟陵妓云英》,《菊》,《西施》,《焚书坑》,《金钱花》,《感弄猴人赐朱绂》,《春居》,《绝境》,《始皇陵》,《赠妓云英》,《泪》,《故都》,《江北》,《江南》,《蝉》,《鹭鸶》等作品。
罗隐资料,风格?
罗隐(833—910年1月),性别男,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晚唐文学家。
大中十三年(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
罗隐(约公元904年-约970年),五代十国时期江南著名诗人,安陆(今属湖北)人。罗隐的诗歌风格秉承“诗家之风”,即秉行古诗的文化传统和审美概念,主张诗歌要回归高古,淡泊名利,自处清高,追求精神上的超脱和升华。
他善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对人生意境的感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他的诗作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清新脱俗,富有韵律,给人以清幽雅致之感。
他在诗歌中倾诉出了他思考人生、追求自由、理性和对社会不满的情感体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罗隐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罗隐简介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