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柱十恶大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日柱十恶大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哪位大神给看一下这个八字,坤造:乙丑庚辰己丑乙丑,婚姻财运?
此命,三种五行,土,金,木,流通为土生金,金克木
辰月,金处休囚,必入墓,又土重金埋,能力发挥不出,无用武之地,无好机遇
财运不好,原因如下
一则,财星不现,二则,比劫林立,三则,土重金埋,四则,命犯十恶大败
婚恋不顺,原因如下
一则,日元坐下比劫,争官夺夫,二则,夫妻宫为食伤库,三则,七杀无根,见庚金被合,见辛金被冲,庚子流年,七杀被合,辛丑流年,七杀被冲,婚姻危机,四则,夫妻宫重重
蓝玉作为明朝开国大将,为何最终落到一个“剥皮实草”的地步?
蓝玉是明朝开国大将,军事能力极强,几乎百战百胜。不仅如此,蓝玉还是常遇春的弟弟,而太子朱标的太子妃又是常遇春的女儿常氏,也就是说蓝玉是太子的舅父,身份高贵,地位显赫。朱元璋也是有意把蓝玉留给太子朱标用,但是为何最后朱元璋还是对蓝玉痛下杀手,甚至将他“剥皮实草”呢?
原因就在于蓝玉的性格。明朝开国时,北元势力尚强,四川和云南也还没有纳入版图,所以明初朱元璋经常对外进行战争,这个时候武将就派上用场了,蓝玉也得以大放光彩。但是蓝玉为人太嚣张,自视甚高,仗着自己功劳巨大,经常在朱元璋面前领功,甚至在朱元璋面前也不收敛自己的气焰,朱元璋自然对蓝玉心生不满。
洪武十四年蓝玉平定了西南动乱,将反党头目鲁帖木儿押送回京后,蓝玉就像朱元璋提要求了,请求增添军队驻扎在西南以防再次动乱,这还可以理解。但是接下来蓝玉便做了一件令朱元璋十分震怒的事,那就是私下里招兵买马,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蓝玉想谋反?朱元璋为了防范蓝玉,就把他召回了京城,让他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行事。
蓝玉回京后依旧没有改变什么,经常抢占土地,导致民怨纷起,都对蓝玉感到不满。朱元璋对此事还能容忍,毕竟蓝玉是有功之将,这点小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但接下来蓝玉的举动又预示着他想谋反,他居然广收义子,人数达到了千人,这可不得了。朱元璋得知后更加坚信蓝玉会谋反,于是起了杀心。朱元璋也不是没有提醒过蓝玉,他经常对蓝玉旁敲侧击告诉他做事谨慎,可蓝玉丝毫没有理会,依旧我行我素。自古谋反都是十恶之首,纵使你功劳再大,威胁到皇权了就得死。
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诛杀了蓝玉。由于此时太子朱标已死,朱元璋立了朱允炆为皇储,皇孙年幼,继位后镇不住这些开国功臣武将,于是朱元璋以此案为由株连杀了众多开国名将。蓝玉一案,族诛一公、十三侯、二伯,牵连被杀一万五千多人,使得明朝的“元功宿将,相继尽矣”。而一般谋反都是要凌迟处死的,但朱元璋念在蓝玉是自己的亲家,就心一软给蓝玉留个全尸,改碎剐凌迟为剥皮,所以蓝玉最后才被“剥皮实草”,一代名将蓝玉就此谢幕。
蓝玉,明朝开国将领,官拜大将军、封凉国公。就是这样一个重臣,最终以谋反罪逮捕下狱,并被剥皮实草、抄家、灭三族,此案株连一万五千余人,史称“蓝玉案”。
一代良将、开国重臣,何以落得如此下场?有的人认为是蓝玉恃功骄纵、恣意横暴,最终引得朱元璋的忌惮,朱元璋才痛下杀手;有的人认为蓝玉是太子朱标一党之人,朱元璋为了给孙子朱允炆登基扫除障碍,才会杀了蓝玉。
以上说法都由一定的道理,但是蓝玉悲惨遭遇的最终原因就是碰上了朱元璋这样一个为了皇权而不择手段、心狠手辣的皇帝。朱元璋在位三十年,就掀起了四个大案:针对基层官吏的空印案、针对中央官吏的胡惟庸案、针对官商的郭恒案、针对功臣的蓝玉案。通过四个大案,朱元璋将全国上上下下的各色人等都敲打了一遍,向他们宣告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与威力无穷。自此,朱元璋确立了绝对的权威,任何人也无法向其发起挑战了。
蓝玉是大明王朝开国元勋徐达常遇春之后最出色的青年将领功高震主,性格暴躁飞扬跋扈。重点是太子朱标的太子妃常氏(常遇春之女),蓝玉(常遇春妻弟),蓝玉又是太子朱标和太子妃常氏的舅父。作为洪武皇帝朱元璋来说,皇位继承人朱允炆年幼,蓝玉作为开平王常遇春的妻弟与常遇春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蓝玉军功显赫手握军权,他的结局注定是凄惨的被处于剥皮实草的极刑,这也是朱元璋杀一儆百震慑开国元勋文臣武将的典型。
蓝玉是明朝著名的开国功臣,曾经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享尽皇帝的信任和尊重。然而,随着蓝玉日渐骄纵,君臣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洪武26年,蓝玉被人密告谋反,下了大狱。
谋反是大罪,本应该要凌迟处死,但朱元璋念其功绩,改为剥皮诛杀,并将蓝玉的皮送给了他的女儿以示惩戒。
蓝玉曾经是横扫漠北大败元军的猛将,为何会遭遇这样的结局呢?有书君认为原因有三个:
一、蓝玉居功自傲,屡屡犯界,让朱元璋内心不安
蓝玉其人,是出了名的有胆有谋,但凡征战,几乎少有败局。所以,很快,他就进入了明太祖朱元璋的近臣圈。
朱元璋是个明君,自是会优待这样的有功之臣,可蓝玉仗着军功,日渐骄纵,让朱元璋十分不满。
比如他曾强占别人家田地,御史得到参本赶去查问,却被人一通羞辱,进而赶出了大门。
比如他只因为守关卡的官吏手脚慢了一点,就纵容手下兵士大肆毁坏喜峰关口,直接强冲入了关。
比如他口出狂言,喝醉了酒便大放厥词,说军中的人事升迁全由自己说了算。
甚至,他还调戏元朝君主的妃子,使得其羞愤自杀。但是,明朝初建,正是用人之际,所以朱元璋哪怕满心不满,仍是将怒火强压了下去,只时不时敲打他一番。可是,面对朱元璋的责备,蓝玉非但没有收敛其行为,反而愈演愈烈,学朱元璋收养起了义子。
谁不知道朱元璋就是靠众义子打下来的江山,蓝玉此举,简直就是在公开对朱元璋叫嚣一样。
再加上,蓝玉当时功勋卓著,是皇帝身边的红人,收来的义子大都是非富即贵的权贵阶层。
依托着这些人的帮衬,有些事蓝玉直接私下就处理了,连给朱元璋通报一声都懒得通报。
更甚至,就连身为皇帝的朱元璋,有时候也差使不动蓝玉那些义子,非得蓝玉亲自下命令才可以。
面对这样不正常的君臣关系,朱元璋不怕才怪。毕竟,他也是半路黄袍加身做的皇帝,“蓝施效颦”这种事,他光是想到心里就会不安很久。
二、一朝天子一朝臣,朱允炆压制不住蓝玉的锋芒,朱元璋自然留他不得
自古以来,“狡兔死、走狗烹”都是帝王最怕史官大笔一挥留给自己的评价之一。
所以,纵使蓝玉犯错再多,朱元璋内心再不安,他也没有想过直接要了蓝玉的命。
更何况,于朱元璋最瞩意的继承人——朱标而言,蓝玉是最好的助力。
彼时,朱元璋虽已暮年,但仍野心勃勃,想让明朝似汉唐一样万古长青。
所以,他为儿子朱标准备了以常遇春、蓝玉为核心的超一流将帅团队,想让他们彻底灭了元朝余脉,然后保明朝代代强盛。
谁曾想,朱标英年早逝。按照大明律法,朱元璋只好改立了朱标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但是,相比父亲朱标,朱允炆丝毫没有为政的经验,且性格过于软弱,根本掌控不住蓝玉这匹野马。
再加上,蓝玉是朱标的太子妃的亲舅舅,二人关系一向很好,蓝玉对朱标也是忠心耿耿。
但朱允炆的生母是在朱标的太子妃常氏薨逝后才扶正的,与蓝玉并不存在亲属关系,这也使得蓝玉并不会真心实意去辅佐朱允炆。
朱元璋当时已经年近70,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苦让他心如死灰,宏伟梦想一朝消失殆尽,只想着尽自己最后一份力,为孙子留下一个安安稳稳的可控的江山。
蓝玉对朱允炆威胁最大的就来自于他在军队上的绝对影响力,所以,为了朱允炆可以坐稳江山,蓝玉必须得死。
这就跟一朝天子一朝臣是一个道理。随着王朝继承人的变更,蓝玉由最大“助力”变成威胁最大的“掣肘”,朱元璋会对他下手,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三、蓝玉谋反可能性极大,直接造成了他被剥皮诛杀
前面有书君就说了,蓝玉犯错多多,渐渐与朱元璋有了隔阂。再加上他与即将继任的朱允炆分属两个阵营,是定时炸弹一样的存在,所以朱元璋早就有了杀蓝玉的心思。
可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掉功臣是会被后人嘲笑一辈子的,朱元璋好不容易从一介布衣爬上了龙椅,自是不愿意英明尽毁,所以他没有即刻就行动,而是暗地里命令锦衣卫去收集蓝玉的罪证。
蓝玉是个自视甚高的人,仗着朱元璋的宠爱,很多事情甚至都放在明面上进行,所以一查一个准。
然后,关于蓝玉谋反的一系列罪证就被呈送到了朱元璋的面前。结果,看完案卷后,朱元璋就后怕得不行了。
为什么呢?因为,朱元璋发现,蓝玉谋反的嫌疑确实很大,并且,就算他没有反心,可他有谋反的条件,更危险。
比如,蓝玉是总兵,全天下的兵权都掌握在他手里,只要想反,绝对是一呼百应。
比如,朱允炆年幼,幼主无能,蓝玉若是谋反,首先就胜了三成。
再比如,蓝玉的众多义子里不乏优秀的将才,且总在蓝府密谋畅谈,心怀不轨。
种种证据,打消了朱元璋心底最后一丝对蓝玉的不舍,他雷厉风行,迅速地便定了案。
但因为蓝玉和朱元璋也是姻亲关系,为了感念蓝玉对大明王朝的付出,朱元璋将凌迟改为了剥皮。
就这样,一代将才最终以一张人皮的方式,长久地成为了女儿的“收藏品”。可是,蓝玉会有这样的结局,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朱元璋想要中央最大限度集权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蓝玉,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他作战勇敢,又有胆略,从而他屡立战功。蓝玉是明朝另一位开国功臣常遇春的妻弟。他北上破元、平定西南。在常遇春去世后,他有多次带领大军,亦多次立下功劳,那时朱元璋对他亦颇为器重。曾拜为大将军、凉国公。但是后来蓝玉不仅被杀,而且又被剥皮实草。
那蓝玉作为明朝的开国大将,为何会落到被杀、剥皮实草的地步呢?
其实就是因为蓝玉功高,因为功高而震主。而朱元璋本来就猜忌心颇强,朱元璋对他开国功臣们的手段也是有名的。同时蓝玉因为功高就居功自傲,行事飞扬跋扈,这样就更加受到朱元璋的猜忌。
再加上随着太子朱标的去世,朱允炆又性格仁弱,朱元璋担心他一旦驾崩,将很难驾驭功臣,于是就提前给朱允炆做准备,扫清道路。最终蓝玉落下剥皮实草的下场。
蓝玉因为屡立战功,受到朱元璋的器重,但是蓝玉因功则傲,他不仅养了很多庄奴,并且又收了很多的义子,这些人可谓是对蓝玉马首是瞻,这让朱元璋颇为猜忌。
同时他因强占民田,被御史查问,而蓝玉却仗势把御史赶走。朱元璋是对功臣手段凌厉,但他同时对贪官手段也凌厉,因为他曾出生贫困,所以朱元璋对民生还是颇为关注的,但是蓝玉强占民田,让朱元璋对他更加生气。
并且蓝玉作为将军手里有兵,这是最主要的,而蓝玉却飞扬跋扈,曾经他打仗回来时,路过一个关地,因为守关之人没有及时给他开门,蓝玉就直接破门而入,可想而知,朱元璋当时的心情。
因为蓝玉的种种行为,让朱元璋颇为猜忌,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开始有了隔膜,同时蓝玉因为受到朱元璋的责斥,口出狂言怨语则是难免的。
在打仗时期是需要将军冲锋陷阵,但大明建立后,朱元璋就开始加强皇权,不希望武将门继续掌握兵权。因为掌兵权,就对朱元璋构成了威胁。
后来蓝玉就被告发谋反,朱元璋于是把蓝玉打入大牢,之后蓝玉不仅被杀,并且被剥皮实草。因为蓝玉之案,牵连甚广,牵连被杀者达一万五千人。
《说唐全传》中,有哪些大将是应誓而亡的?
在隋唐系列小说中,为达某种目的而向天发誓的场景很多,同时因为发誓应验而亡的案例也不少,那么,在隋唐中,有哪些大将是因为应誓而亡的呢?对于此,我来说说我知道的吧!
秦琼的私心;
秦琼因为在皂角林误伤人命,从而摊上了人命官司被发配到了北平府,在这里他“二堂认姑亲”见到了失散多年的姑姑,以及姑父北平王罗艺和小表弟罗成,出于这层关系,秦琼自然也就搬到了北平王府居住。
之后,他便时常和表弟罗成在北平王府的后花园切磋武艺。由于他们俩都身怀自家的枪锏绝技,同时彼此又都想学习对方的绝技,于是便提出了传枪递锏这一想方,也就是秦琼把他家传的秦家锏法交给罗成,而罗成则把他家传的罗家枪传授给秦琼。
当然,为了防止对方“留一手”,两人还在北平府的后花园中,指天发誓,其中秦琼的誓言是,如若对罗成有所隐瞒便吐血而亡,没想到,秦琼在传授锏法给罗成时,却藏了私心保留了三招“撒手锏”。结果,后来秦琼在与尉迟恭举石狮子争帅印时,由于用力过猛,导致了口吐鲜血,并于不久后不治身亡。
罗成的三次誓言;
罗成的第一次誓言就是和秦琼在北平府后花园传枪递锏时所发,当时罗成的誓言是如若对秦琼有所隐瞒,便遭万箭攒心而死,结果,罗成在传授秦琼罗家枪时,却保留了一招最厉害的回马枪。
罗成的第二次誓言是在贾柳楼所发,当时罗成和单雄信发生矛盾,而秦琼为了成全朋友义气,便逼罗成发誓以后不得为难单雄信,罗成出于表兄弟的情谊,就发誓如果以后对单雄信不利,便遭万箭攒心而死。结果,后来罗成亲手抓住了单雄信并将其处死。
罗成的第三次誓言是在洛阳城所发,当时,单雄信娶了洛阳王王世充的女儿成为了驸马,知道这个情况后,秦琼、程咬金还有罗成就来投奔单雄信,然而不久后,徐茂公却用计调走了秦琼和程咬金,当单雄信问罗成为何不走时,罗成不仅大骂秦琼、程咬金不讲义气,还发誓与洛阳城共存亡,如若违背誓言便遭万箭攒心而亡,结果,罗成却临阵倒戈,投靠了李唐,并带兵攻破洛阳城,活捉了单雄信。
罗成的三次誓言都是:“如违誓言遭万箭攒心而死”,不曾想,在后来的周西坡一战中,罗成中了苏定方的计,马踏淤泥河应誓被万箭穿心而死。
负心郎罗通;
罗通是罗成之子,因为李世民君臣被北国困于牧羊城,所以罗通便带兵扫北去救被困在牧羊城的李世民君臣,在途径野马川时,碰到了北国第一女将屠炉公主,双方对战,罗通不敌屠炉公主的飞刀,而屠炉却看中了一表人才的罗通,于是在程咬金的撮合下,罗通和屠炉结为了连理,当然,罗通并不是诚心想娶屠炉公主,而这一点程咬金也看了出来,于是便逼罗通发誓,此生不辜负屠炉公主,罗通鬼心眼多,便指天发誓如违誓言便被一老将枪挑肠穿肚烂而亡。
结果在结婚当晚,罗通就逼死了屠炉公主,当然,后来罗通也应了誓言,在与老将王不超的对战中,被王不超一枪挑开了肚皮,之后罗通盘肠大战王不超,虽然说最终杀掉了王不超,但他也因肠穿肚烂而亡。
秦琼、罗成、罗通都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发誓企图欺天,不曾想“举头三尺有神明”,他们最终都因为违背了自己的誓言,而应誓而亡。
在中国古典通俗小说中,《说唐》在民间流传甚广,当然这类小说以历史为背景,情节多有相似之处,比如;多数人物都为天神下凡,主角阵营中必有“智”“勇”“福”类的将领,也有相生相克的天神,到下届还是相生相克,因果循环。
《说唐全传》中应誓而亡的要数秦琼和罗成这俩难兄难弟了。这俩表兄弟,秦琼是吐血而死,而罗成是乱箭穿身被射成了刺猬,这两个表兄弟都是应誓而亡。
故事的起因是这样的,秦琼和姑妈认亲之后,和罗成就成了老表了,“罗家枪”本是三国名将姜维所创,到后世有姜家之女姜桂枝传给丈夫罗艺,经罗艺上阵杀敌,曾和隋唐第八条好汉杨林打的不分胜负,名震天下。所以有“罗家枪,姜家传。”后来罗艺又传给罗成,罗成又枪挑杨林,威震四方。
而秦家锏也是天下一绝,当年在秦琼的爷爷和父亲手中,那也是威名赫赫,勇冠三军,杨林虽然打败秦琼的父亲秦弈,但也是先偷窥人家的武艺,后来又捡了便宜,杨林也佩服秦弈的武艺。当然,秦家锏到了秦琼手里根本不如父辈祖辈。但是,也一样威震四方。
正因为表兄弟各有一套自己家的独门绝技,罗艺就让他们表兄弟,相互传授武艺,做到更进一步,起初秦琼和罗成也都倾囊相授,后来两人都有了私心,双方心里都想“我若把家传的武艺都传给了对方,他万一保留一点,他不成了天下第一了吗?”所以,秦琼保留了秦家锏里的绝招“撒手锏”。而罗成保留了罗家枪里的“回马枪”。
然后两人还相互对天发誓:“自己的武艺绝无保留地传给了对方,”罗成发誓说“我若违背誓言,乱箭穿身而死。”罗成心想:“我学会罗家枪和秦家锏,武艺天下无敌,智勇双全,谁能把我乱箭穿身。”
秦琼发誓说:“我若违背誓言,吐血而死。”秦琼心里想,我学会了秦家锏和罗家枪,天下除了表弟罗成,恐怕罕逢敌手。谁能把我打吐血呢。
谁知,古代大将军最忌讳发誓,结果二人都犯了誓言而亡。
秦琼功成名就后,就经常咳嗽,最后在家中吐血数斗而死。
而罗成则被手下败将苏定方用计困在淤泥河中,被乱箭穿身而死。
正所谓,戏言只道无凭证,过往神祇监察明,《说唐》是一部充满神话色彩、同时揭露人性的小说。前后两传共有五员大将因不遵誓言,最终应誓而亡。
罗成与秦叔宝
秦叔宝落难潞州,得单雄信救助,好不容易守得云开,却又在返乡途中吃了官司,被发配北平。
没想到因祸得福,北平王罗艺的妻子——王妃秦胜珠正是秦琼失散多年的姑母,姑侄相认,上演了一场催泪大戏。
之后,秦琼住进王府,与表弟罗成每日演练武艺。当时秦家锏、罗家枪都是名闻天下的独门绝学,故而罗成提议二人互传武艺,这就是常说的“传枪递锏”。
这一日,双双同在内花园里,两个演武耍子。罗成叫道:“表兄,小弟的罗家枪,别家不晓得,就是表兄的秦家锏,也算天下无二的。不若小弟教了哥哥枪法,哥哥教了小弟锏法,如何?”叔宝道:“兄弟说得有理,只是大家不可私瞒一路,必须盟个咒方好。”罗成道:“说得有理。哥哥,做兄弟的教你枪法,若还瞒了一路,不逢好死,万箭攒身而亡。”叔宝道:“兄弟,我为兄的教你锏法,若私瞒了一路,不得善终,吐血而亡。”
结果,罗成留了回马枪,秦琼留了撒手锏。之后,罗成在二十三岁时中苏定方之计,马陷淤泥河,乱箭穿身而死;秦琼于古稀之年不肯让出帅印,与尉迟恭当殿较力,力举金狮,导致旧伤复发,吐血而亡。
王世充
王世充惹了人命官司,得段达救助,在羊离观旁租了间屋子,得土地托梦,见到杨广悬赏的琼花,于是临描了一副,准备进京领赏。
途中遇一老道,赠于王世充一副琼花图,图带异香,犹如真花一般,不过作为条件,要王世充拜其为父,并立誓将来扶保明主。王世充称若有违老者之意,将来房子里生出一座山,山中跳出一个白虎,将其拿去。
结果后来,王世充献图得了富贵,违背誓言,占据洛阳,称“郑王”,并联合窦建德、高谈圣、朱灿、孟海公与李世民率领的唐军交战,被杀得大败,突围时在枷锁(家锁)山被罗成生擒。
只见那道人叫道:“王世充,此乃枷锁山也。后面罗成,白虎星也。汝气数当绝,已应此誓,勉强无益。”说罢,化阵清风就不见了。王世充便顿然呆住,顷刻气力全无,一跤跌下马来,也被擒了。
罗成日锁五龙,立下大功,之后秦叔宝率兵押送五王回京,临行前,徐茂公称,若五王归京,李渊必定念在窦建德是其妻舅而将五王释放,将来遗祸无穷。于是在馆驿内,秦琼命人一把火将五王烧死。
尉迟恭
尉迟恭是《说唐》中后期出现的人物,第一次出场是扬州抢状元,因与程咬金下棋赌钱,程咬金耍赖,两人因此撕打在一起。一向与瓦岗众将交好的伍云召勃然大怒,将尉迟恭一把掀翻,一顿暴打,亏了程咬金与秦琼等人求情,不然差点被活活打死。
鼻青脸肿的尉迟恭在回家途中遇见半仙儿李友白,赠他一对钢鞭,声称鞭在人在,鞭毁人亡,同时告诉他将来有人射他一箭,他头上凤盔闭着的二目睁开,此人便是明主,当尽力辅佐,不然不得善终。
尉迟恭投唐时,因为吃的多,被李建成和李元吉打出军营,由于二王打的是秦王李世民的旗号,致使尉迟恭深恨李世民,后投了刘武周,日夺三关,夜抢八寨,打死驸马柴绍,大败李建成,李渊命李世民挂帅出征,不成想李世民与程咬金在外出时被尉迟恭堵住,程咬金智激尉迟恭,将秦王做抵押,自己回营搬兵。
当下程咬金走了几步,又带转马来,叫一声尉迟恭道:“我却是不放心,你可赌个咒与我,我好放心前去。”尉迟恭道:“你去之后,我若动手杀唐童,日后不逢好死,撞死紫金门!”
结果李世民絮絮叨叨,惹的尉迟恭性起,不顾誓言,对李世民动手,李世民一路败逃,途中一箭射中尉迟恭头盔,盔上凤眼二目齐开,可是尉迟恭想起自己因吃的多便被赶走一事,心中恼火,继续追杀,亏了秦琼及时赶到,救下秦王。
后传中,尉迟恭义子薛仁贵被李道宗陷害,尉迟恭一路追赶李世民求情,李世民躲进后宫,关闭止禁门,随尉迟恭吵闹,只是不理,尉迟恭大怒,以鞭打门,结果钢鞭折断,想起昔日种种,尉迟恭一时情急,一头撞死在止禁门(紫金门)上,应誓而亡。
罗通
罗通在前传中还是个几岁的小孩子,李世民因罗成为国捐躯,故而收罗通为义子。后传中任二路元帅救驾,被铁雷八宝以千斤重的独脚铜人击败,亏了年仅九岁的弟弟罗仁打死铁雷八宝救了他的性命。
可是罗仁在出场的第二战就被屠炉公主以法宝飞刀砍成肉泥,罗通痛断肝肠,誓要为弟弟报仇,却敌不过公主的飞刀。公主见罗通一表人才,芳心暗许,于是提出向罗通托付终身,罗通为救驾,于是假意应允,并立下誓言。
罗通暗想:“我原是口是心非,如今他要我立誓,也罢!不如发一个钝咒罢。”叫声:“公主!本帅若有口是心非,哄骗娘娘,后来死在七八十岁一个枪尖上。”暗想:“七八十岁老番狗有什么能干,难道我罗通杀他不过?这原是个钝咒。”
公主信以为真,暗中帮助罗通,又在苏定方害罗通时,从祖车轮手中救了罗通的性命。李世民脱困后,下旨赐婚,谁想罗通一直对弟弟的死怀恨在心,洞房之夜对公主言语羞辱,屠炉公主羞愤难当,自尽身亡(李世民差点因为这件事杀了罗通,之后将史大奈又傻又丑的女儿嫁给罗通,只为了罗家能延续香火,以告罗成在天之灵)。
之后罗通随薛丁山征西,与九十八岁老将王不超前后大战一百合,看看枪法要乱,薛丁山急令鸣金,没想到锣声却成了罗通的催命符。
罗通听见锣声,回头去看,被王不超趁机一枪刺入腹中,肠子都流了出来,没等众将来救,罗通已经回马军前,将内脏包好,多出来的肠子盘在腰间,再度出马,王不超活了将近一百岁,也没见过这样的阵势,吓得魂不附体,被罗通一声暴喝,一枪刺于马下,砍了首级,飞马回阵。
回到军中,罗通也已经是强弩之末,翻身坠马,众将扶起,罗通仰天大叫一声,气绝身亡!
赌咒发誓之说,信则有,不信则无,书中如此设定也是为了对应因果之说,今日因,明日果,说白了,无非导人向善。
以上便是《说唐》前后两传应誓而亡的五员大将,若有遗漏,欢迎补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柱十恶大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柱十恶大败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